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白塞氏病(以下简称BD)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且病因不甚明了的疾病。对其口、眼、生殖器、皮肤、关节、神经、心血管、肺等器官的病变均有较多的报道。笔者收集了22例资料较完整的BD病例,发现少数病例的血液学有些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塞氏病是一种主要侵犯口腔、生殖器、眼部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了口腔、生殖器的溃疡和眼部病变三联症的反复发作之外、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白塞氏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又可称为神经—白塞综合征。现将我院9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实际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正确地运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加强对学生进行诵读的训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个半综合征较为少见,以特殊眼外肌麻痹表现为主的一种临床征候群。其特征为一眼固定于中线,另一眼仅能外展,在外展时伴有急动性水平眼震。我们在临床中曾观察到一例较为典型的一个半综合征,并经CT和MRI检查所证实,特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8岁,于1990年12月6日入院。主因眩晕、视物模糊、复视,右侧肢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可见,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伺发挥“读”的妙用呢?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感悟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体会,介绍几种引导学生感悟的方法。一、熟读成诵悟文意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是用心和用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和耳才好。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出于口,入其耳,通其心,从而直接感知文学的意蕴,进入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境界,领悟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意旨。诵读要产生其应有的效应,必须注意诵读的科学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处于随意状态来诵读“百遍”,恐怕不能收到良好的诵读效应。因此,在诵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朗读就是经过大脑指挥口将字信息转变为声音的思维活动,是调动口、眼、耳、脑等感觉器官参与的语活动。朗读的过程是先入于眼,再现于口,然后入于耳,最后了然于心,必须眼、口、耳、脑并用,心理过程复杂。针对朗读的特点,我们在语教学中,就必须把对读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掌握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朗读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按照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开展英语探究性学习需要做到五部(眼、心、耳、手、口)并用,即眼要看、心要记、手要写、口要念、耳要听。然而,城郊学校的学生很少能做到五部并用。城郊学校如果能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正>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的确,课文意义有多解性,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通过动口、动脑,反复诵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意思,咀嚼出作品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曾说:“朗读就是心、眼、耳、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是口读与心读的过程,口、眼、耳、脑同时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接触语言文字,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提高理解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量词趣谈     
表人和动物的量词如作一细细推敲,还真有趣呢。表人的量词为“口”。口者,食言也。吃饭喝水,说话交流,其功能极为重要。眼、耳、手、脚也缺一不可,为何不作表人量词?人的眼、耳、手、脚都是双数,称一眼人、三手人、四脚人,定使人产生伤残奇怪之类的联想,因而不妥贴。孟子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古时把俘虏叫“生口”。《后汉书·班超传》:“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可见以口代人,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文本,对文章的文眼、重点段落了如指 掌,因为文眼是感情的喷发口、思想的凝聚地、是一篇文章的支 点、立足点和突破口,找准了文眼,教学才会突出重点,学生的 解读才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13.
争吵不休     
秦飞飞 《少年读者》2008,(11):34-35
这几天.眼、耳、口、鼻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闹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单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从光用“眼、脑、手”学习单词,转变到用眼、耳、口、脑、手来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5.
体悟在阅读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体悟的方法。一、熟读成诵会文意叶圣陶先生指出 :“语文学科 ,不该只是用心和眼来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 ,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出于口 ,入其耳 ,通其心 ,从而直接感知文学的意蕴 ,进入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领悟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意旨。诵读要产生其应有的效应 ,必须注意诵读的科学化。“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处于随意状态来诵读“百遍” ,恐怕不能收到良好的诵读效应。因此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16.
谢芳 《宁夏教育》2009,(3):48-48
众所周知,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一般的抽动症可在4~6个月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病程较长。如患儿只有眼、鼻、口动作或四肢肌肉抽动不影响拿笔时,都应主张正常上学。异常动作是疾病所致,不是故意的,家长不要以此事责备患儿,以免在其与人交往时,产生自卑心理。当患儿异常发音太大、频率太快,而四肢抽动使其不能正常写字时,可暂时休学、住院或在家治疗。患抽动症能上学吗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可见,在语文的基本能力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朗读能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问题图 ┌─┬─┐ ┌─┬─┐ │门│} │ │口│] │ └─┴─┘ ├─┼─┤ │口│门│ ├─┼─┤ │口│口│ ├─┼─┤ │口│口│ ┌─┼─┼─┤ │口│口│口│┌───┬──┼─┼─┼─┤│}}} │一} │日│口│口│└───┴──┴─┴─┴─┘ 白先活 说明:狭小的空间且不具弹性的棋形,怎么走才能脱离险境。 提示:白已吃两子很幸运,扩大做眼空间问题便迎刃而解。 解答图: ┌─┬──┐ │「│日 │ ├─┼──┤ │ │「- │ ├─┼──┤ │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可见,在语文的基本能力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朗读能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