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言,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会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能力的培养,更起着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抓好“说”的训练,就能带动语文学习。现就“说”的训练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蒋辉  朱琳 《现代教育》2003,(14):59-60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性的行为倾向。人们经常说“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之大。我们要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大纳中明确规定:“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一门学校课程的专用名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事;但我们当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的学习语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语文”这一概念的内涵,论者见仁见智,有说“语言文字”者(此说似是主流),有说“语言文学”者,有说“语言文章”者,何说为优,此处不辨。总之,不管怎样去理解这个“语文”的本质,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从实质上看,语文教学在中国起码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了的。随便举几个例子:相传为西周初年的周公所撰的《尔雅》一书,极有可能就是三千年前的一种语文教材、后世也是将它作为语文教材使用的;孔子…  相似文献   

7.
顾贤芳 《语文知识》2014,(12):52-54
“语文综合性学习”自2001年被提出以来,颇受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阶段目标除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应该说是最富于生活情趣、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然而,现在语文课竟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枯燥无味的一门课。不少学生正在“远离”语文,“厌倦”甚至“厌恶”语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语文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语文学习是影响人的一生、贯穿人的一生、与人的生命相始终的。于漪老师说,学习母语,不是一般的技能技巧问题,母语是每个中国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每个中国人血肉相连。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语文教学以魅力,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学要“真”这里…  相似文献   

9.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走进乡土、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陈达红 《语文天地》2010,(12):101-102
有人说,没有记忆的学习是无效的。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朗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2.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严格地说,语文实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主要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高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每每问起“你觉得语文课怎么样”,很多学生都感觉有很多话想表达却说不出来,于是乎,最后仅仅用“没意思”“难”“不好学”这些笼统的词来概括对语文的感觉。很多学生都会抱怨不知道怎么学习语文,觉得语文学不好,有些甚至会说语文根本不用学,完全“凭感觉”。其实这都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误解。的确,想要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语文课,却同样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课,它涵盖方方面面,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涵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近几年来深入班级研教研学等活动,认为要想抓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倡导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他认为语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所谓“学习语言”,主要应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即“吸收”,其途径是听,读)和运用语言(即“表达”,其途径是说、写来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家邦 《职教论坛》2002,(16):43-43
叶老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吕叔湘先生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可见,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用语文,而使用语文又是一种行为或技能,凡是行为或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职高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习态度又不是那么端正,学习上有许多不良习惯。加之职高新生,从初中转入职高,学习科目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使职高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选择反应。它是语文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凝聚力”,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语文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精心选择语文阅读材料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学习材料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来自生活,为了生活,所以始终必须贴近生活,关注个体发展,重视人文素养。我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并以“说”为中心,构建了“读听写”活动学习体系。坚持鼓励学生多看、说新闻科普类电视节目,多读、说报刊杂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