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楼世洲 《教育学报》2007,3(1):82-88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实际上是沿着两条轨迹发展,即移植西方的现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的进化并存。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实业学堂的兴办”——“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三个大的过程。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沿着:现代工业移植——手工业改造——区域性的产业集聚的道路演变的。因此,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嬗变对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明显的“路径依赖”。近代职业教育嬗变的第一个层面是职业学校的演变,第二个层面是传统手工业的师徒制向工厂师徒制和职业补习教育的演变过程。影响这种路径选择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结构和就业方式;二是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构成;三是职业分化和社会分层。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是工业化,决定演变模式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构建二元工业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构建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和加工型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湖北的发展,建设好两型社会,最关键的还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发展首先还是要抓新型工业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建立两型社会就会缺乏物质基础。本文阐述了两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并且提出在当前条件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通过剖析殖民统治的“双重使命”和印度工业化起步的具体状况得出结论,在殖民地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下,印度工业化的起步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种依附性的移植的畸形的工业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既是阻力,又是客观推动力,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客观上推动了印度工业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相比较,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发展战略不同、发展方式不同、发展核心不同、发展动力不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两步走”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关于试办托拉斯经济;关于工业化方针政策;注意警惕和防止“左”的错误干扰等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力 《教学与研究》2004,4(4):71-77
中国工业化的历程表现在经历了三次道路选择 ,即 :2 0世纪 5 0年代选择的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80年代选择的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全面发展”道路 ;世纪之交选择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历史性的选择 ,既是特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同时也反映出党和政府对我国工业化道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目前在新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正在由旧工业经济时代向新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世界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趋势。从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出发,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努力做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国后27年工业化发展历史,分三部分介绍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与挫折。第一部分指1953年“一五”计划时期,是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建立基础时期;第二部分是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这时期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失误,出现挫折;第三部分是指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中国工业化在特定历史奈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军工、国防事业方面,成效更为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挫折。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无限放大了自身的“技术权力”。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一项“技术权力”,现代学校教育表现出规模化、标准化、任务化和官僚化特征。中国职业教育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把“岗位技能训练”作为其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被动性“适应市场需求”或理想化“引领经济发展”。随着学习化社会来临,“学校即社会”和“教育即生活”将回归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新时期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的实际,我国应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技术移植发展生态农业,以农村城市化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并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发展工业的理论和苏联发展工业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提出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论述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前提条件、中国工业化的目标以及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途径。这些论述对中国工业化建设乃至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发展与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理论经历了初步提出、广泛探讨和在新世纪的新型定位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这一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深刻把握和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指导我国今后工业化实践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新工业革命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人类文明将在2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受到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到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制约,这两个制约机制决定了中国既不可能建立起发达的工业化,也不应片面追逐发达的工业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当代的时代特点,中国一方面应该建设“适度工业化”,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要坚持运用新工业化发展理念去筹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去能动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偏低,而且各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差异较大。工业化和信息化都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手段。从中国现代化的各项监测指标来看,我国目前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当前工业化仍然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但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现代中国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和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但信息化不能取代工业化,根本的是因为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巨大市场,工业现代化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制度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由产业革命引发并推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并最终代替农业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制度代替自然经济制度,传统的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从而进入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世界工业化发展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经历了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转换。当前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从而使后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加速工业化进程、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崭新道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西的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广西应采取深化企业改革、发展非公制经济、加快信息及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实行“三化”联动战略、加快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等适宜于自己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衰退是因为没有看到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和生态协调的基础之上的.资源型城市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走与传统工业化道路完全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是西部大开发的建设,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观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的普遍趋势。城市化与工业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化的模式主要由工业化状况所决定,又首先影响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离土不离乡”的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它只是我国80年代工业化特殊政策的产物,不应固定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随着我国90年代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必然会产生新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