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也是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寻求中西诗艺汇通的途径.他从翻译入手发现了中国诗语法之独特,意境之新奇,意象之丰富,而这些又都是西方诗歌中所很少呈现的.这就促使他深入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去做进一步的对美学和哲学的探求.在和西方现代诗的比较中,叶维廉发现中国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引入心象这个概念并把诗歌与绘画、音乐、两种艺术进行比较,并将诗归纳为“姿势艺术“.同时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媒介白话与文言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以及诗人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和阐释.本文就加以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2.
叶维廉(1937-)是著名的美籍华裔诗人、翻译家和学者,他在比较诗学的研究上卓有建树,其著名的“文化模子”理论曾在比较文学界产生强烈的反响.本文通过对叶维廉“出位观”的论述,旨在揭示其跨学科文学批评实践中遵循的美学依据,以此探寻其与西方美学、西方文化进行对话的美学据点.  相似文献   

3.
叶维廉解读中国文论的独到之处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山水诗、画及道家思想的再阐释,然而过度强调此三者的重要性却又导致了他对中国文论的盲视乃至误释。这中间既有社会外因又有心理内因,只有通过转换角度、改变方法、应用否定性原理才能从反面突围,再认识叶维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的中西方诗学理论差异是: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是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主要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存在错位现象,东方诗歌在语法和美学上的优点可以补救西方现代诗歌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叶维廉先生在他的《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一书中提出:道家美学原是针对商周以来的名制而发,道家认为特权的分封,尊卑关系的订定,不同礼教的设立,完全是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发明,是一种语言的建构。为此,道家提供了另一种语言的操作,来解除语言暴虐的框限,让被压抑、逐离、隔绝的自然体(天赋的本能本样)的其他记忆复苏,引向全面人性、整体生命的收复。然而,名是从实而来的,语言的建构并不是等级产生的根源,所以道家颠覆语言的策略是射偏了靶子。  相似文献   

6.
叶维廉的作品,其风格总的说来是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雄浑和婉约交相辉映。叶维廉长期居住海外,却始终不渝地坚守民族诗歌的传统,又不囿于传统,而能借鉴西方现代诗为我所用,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知性思维的浸染,中国古诗在现代诠释过程中,其固有的生命情调与审美意趣常常受到遮蔽扭曲。叶维廉从中国自身的语言、历史和哲学等文化传统与美学理路出发,致力于阐扬中国古诗本有的美感经验与运思机制,其识剔骨见髓,启人深思。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相关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了原来确定的目标,转向了异质文化和文学间的"同异全识",转向了异质文化间、文学间的对话。而这种转向的产生,固然是时代文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参悟和领会不断加深所致。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诗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是道家思想在里边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一个人们并不太清楚的问题。叶维廉在研究美国现代派诗歌时,采用了非常明晰的道家研究视角。他认为道家美学的"无言独化"观点,即物之原初状态通过诗人不加任何主观修饰的语言表达出来,被美国现代派诗歌吸纳和发扬光大。道家的"物自性"理念,即肯定物之为物的自性,也成为了美国现代派诗歌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道家现代主义"诗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质疑和争论。梳理这些概念的同时,也希望对它的出现、发展和争论的过程进行追溯,对其得与失、贡献与偏颇进行述评,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史面貌,为后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哲学、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它完成了生命自由、超越理论的建构,使苦难人生本身朗照于审美的光辉之中。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为社会实践提供一种现实的路径。现拟从本体论、创作论以及生存论三个视角来阐释道家美学自由与超越的特征,并阐发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