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逛作文走廊     
听说最近泡泡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爸爸准备带他去作文走廊逛一逛。一走进走廊,泡泡就大叫起来:“爸爸你看,那不是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吗?”爸爸往泡泡指的方向看去,在走廊的前方果然出现了老班长的身影,但一会儿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过程中 ,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 ,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 ,你吃啊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 ,教师说 :“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 ,自己啃鱼骨头 ,直到眼睛看不见了 ,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 ,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 ,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 ,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我也试读一次吧 !”教师哽咽着声音读 :“老班长 ,你吃啊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教室里格外沉静 ,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这学期又是我担任班长,是个老班长了。往常因为同学都怕我,所以,老师认为我在班上威信高。但他们不知道,我这个班长的“威信”是怎么来的。开学后,我还是像往常那样,哪个同学不守纪律我就打他几下,用“武力”解决,就连调皮的男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 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 事。本文借物喻人,“借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 的金色光芒”,透过老班长衰老的外貌,反常的神态,矛盾 的行为,展示了老班长一心为伤员着想,舍已救人的美好 心灵和闪光形象。 衰老的外貌 文中以老班长外貌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老班长出 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到40岁的军人,本应是身 强体壮而他却驼背,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 得未老先衰,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红军战士。他为照 顾三个伤员过草地吃了不少苦,随着故事的发展,老班长 的外貌越来越衰老;三个伤员一天天瘦下去,可他比几个 伤员瘦得还厉害;他昼夜劳累,把眼睛给熬坏了;这样下 去,他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临死之  相似文献   

5.
在今日的雷锋班里,有一个“快乐兵”名叫吴锡有。他睡在老班长雷锋之铺的上铺,他走在老班长雷锋之路的路上,他越走越快乐,人们赞誉他为雷锋精神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外表和内心”。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老班长“笑”的外表,体会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一、假装笑。 “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7.
《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教学时可以从词、句人手,落实语言训练。对比对比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之一,在小学课文里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领悟对比写法对突出事物特征和人物特点的好处。文中写道: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的神态变化进行分析。学生从“皱起”和“舒展”的对比之中既体会了老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又懂得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1.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和舍己救人的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2.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述反映他的内心世界的.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4.自学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弄懂课后练习题中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1.理解老班长是怎样完成他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2.弄懂课文是怎样透过人物的“外表”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教课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色的鱼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很喜欢读,但文章较长。针对这样的课文,可以采取抓主干、赏枝叶、整枝嫁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缩写课文——抓主干根据学生喜欢读这篇文章的实际,让学生反复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出课文大意(即老班长接受任务——第一次吃鱼汤——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不吃鱼的原因——命令我们吃鱼——老班长牺牲——保存鱼钩)。只要求学生把握住文章基本的内容、基本情节即可。这样一来,一篇较长的课文便露出了筋骨。同时,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写出了课文的大意,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抓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再现情节——赏枝叶《金色的鱼钩》一文情节十分感人。特别是“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讲不吃鱼的原因”、“老班长命令我们吃鱼”等地方更是如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先生刘昌年     
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学校领导,只教我们物理,物理也只上了两三学期。老班长说要给他在镇江祝80大寿,振臂一呼,南京的、金坛的、常州的、无锡的一下就去了30多。  相似文献   

11.
先生刘昌年     
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学校领导,只教我们物理,物理也只上了两三个学期.老班长说要给他在镇江祝80大寿,振臂一呼,南京的、金坛的、常州的、无锡的一下就去了3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李鑫  王雯 《江西教育》2023,(5):17-18
<正>章贡区是赣州市的主城区,在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红色元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章贡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五红”培根铸魂育人方式,用好“家门口”资源,充分发挥退伍老兵的军人本色作用,组建一支“老班长”志愿服务队,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老班长’结对‘小班长’”活动。  相似文献   

13.
点题。教师向学生点明作者命题的意图,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可问学生:“本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学生回顾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释例。有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班长的马甲     
我应该感到荣幸的。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一直霸占着“班长”这一神圣的名衔。如今算算,我已卫冕此职365&#215;3天有余。按照我的69位臣民的说法,我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班长”了。  相似文献   

15.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5课)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那么,从哪些地方描写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是怎样尽职尽责,怎样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草地上。作者在课文中,巧妙地运用“六衬托”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抓关键质疑解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班长为了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那样艰苦,甚至牺牲了生命,他怎么还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我便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围绕“老班长完成了上  相似文献   

17.
【案例】《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师请一生上黑板画鱼钩。)生:老师,他的鱼钩画错了。师:(一愣)错在哪里?生:他画的鱼钩没有“倒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我们平常见到的鱼钩都是有“倒钩”的。你知道“倒钩”有什么作用吗?生:鱼上钩以后就不容易跑掉了。师:说得好,看来你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这样吧,我们就给它添上“倒钩”好不好?生:老师,我觉得课文中的鱼钩应该是没有倒钩的。师:你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课文告诉了我们,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师:你读书真仔细,大家找一找,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生:(寻找,纷纷说)书上没有倒钩。…  相似文献   

18.
金色的鱼钩     
《中等职业教育》2006,(19):27-28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范读是唤起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想象,引导他们领会文章主旨的良好手段。为了作好范读,我在备课时注意把它列为主要内容之一,仔细揣摩、反复诵读。例如《金色的鱼钩》(第九册)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第一次备读时,眼前好象出现老班长勉强吞咽草根、鱼骨时痛苦的神态。因此,把朗读的重音放到了“咽”字  相似文献   

20.
(四)不结婚的坏习惯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