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2.
“形、神、劲、律”由内而外,由形到神,完美地结合,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四大要素,其中神韵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所谓“行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即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文章从“形神劲律”的含义以及要求出发,着重探讨古典舞的内在灵魂---神韵,以《书韵》和《春闺梦》为例,展示了中国古典舞四要素的完美融合,突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业。旅游自然风光是“形” ,旅游所在地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神”。为增强旅游文化发展品味 ,二者可以“形神兼备” ,从而做大、做强旅游这篇大文章 ,促进旅游业上规范、上档次、上精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神灭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范镇以“形神相即”反对佛教“形神相异”、以“神灭论”反对“神不灭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该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散文这种体裁,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样。优美的散文都是主题鲜明、结构精巧、意境深远、情文并茂的。教好散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散文教学要紧牵“线”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刀。所谓形散,是指它的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不循一路,法无成章,形无定体,纵横捭阖,运用自如;神不散是说无论形式如何诡奇,内  相似文献   

8.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9.
论述慧远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即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这也是慧远佛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于神不灭论,文中阐述慧远形灭而神不灭的看法、论证其形神是相离相异的观点、以及提出其神是万物本体的论点。对于因果报应论,作者认为慧远是以神不灭论思想来论证三世因果报应论。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与传统养生之理论基础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体育与养生的理论基础混淆的状况,提出几点质疑,并得出以下结论:①运动和养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理论基础应区别对待;②现代健康应以养神为主,辅之以运动,营养、休息等养形手段.才能形神俱全;③养神的基本内容为养成平常心,加之经常参加静养练习和运动量较小的“绵缓”运动。  相似文献   

11.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回归、提升、创新 ——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越过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法律层面,从哲学的高度、伦理的视角来构建"和谐体育".和谐是一种完美,体育是一种精神,用哲学的睿智来给予我们全新的深思,完成我们对于至善的追求.回溯古希腊,回归崇高的社会体育风尚;横及中西体育伦理思想之精髓,提升国民体育素养;与奥运精神俱进,创新大国体育精神.我们期待道德给予体育完满的内在精神,从而自现在到未来,我们的体育事业将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并可持续地给予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无穷的力量,可贵的精神,以及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秉承的正是中国古代的游侠精神,并且李白诗歌所秉承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与当时的游侠传统、时代文化及李白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人类面对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困扰寻求共同精神解脱以及创造新体育文化的世纪,从分析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申真、善、美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武术应当粗取精,使其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通过对北京 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渊源和内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古希腊和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重要源泉 .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一切以人为中心 ,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动 ,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 ,是北京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从制度设计与制度伦理文化的高度,在坚持以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本位理念认同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组织社会公共生活的价值理念所做的深刻反思,力图使“公共性”的道德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市场社会“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公正、合理的多元化社会的发育,构成“和谐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基础。“和谐社会”内在精神实质,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是现代“合作理性”,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民众普遍的“公共精神”的达成,以及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的自觉确立。  相似文献   

19.
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革命斗争所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炽热的爱民情怀、深厚的爱校传统和饱满的爱学热情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铸入了保定学院百年校魂。在新时期,弘扬"七六"精神,就要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把保定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多功能、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的"武士刀客"小说并非博尔赫斯"幻想美学"的代表性作品,而是一种另类之作博尔赫斯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类作品的写作贯穿了作家创作的始终,主要对生活于阿根廷一带的高乔人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