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2.
文学副刊尤其是党报文学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配合报纸的其它版面,完成报纸宣传的任务。文学副刊固然要遵循文艺的一般规律,为读者提供内容精美、品位高、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但如果对办刊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它应承担的宣传职能,游离于报纸整体的宣传方针、任务之外,则容易出现办刊导向上的偏差。 《湖北日报》“东湖”文学副刊是开办时间较长、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的一个副刊。近些年来,该刊坚持正确的导向,围绕报纸的宣传方针、任务,积极做好配合宣传。简要总结分析“东湖”副刊近些年来配合报纸宣传的实践,笔者认为,文学副刊在宣传上要把握如下重点: (一)对国家和省的重大政治活动、事件,重点建设工程和一段时间内的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文学副刊要积极认真配合宣传。如1993年12月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995年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长江二桥通车;1996年的“抗洪救灾”;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香港回归和三峡截流等,“东湖”文学副刊都积极认真组织稿件和专版,浓墨重彩进行配合宜传。类似上述重要事件是报纸当时的重点宣传对象,文学副刊如对此采取趋避淡漠的态度,就难以体现配合宣传的职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何涛 《传媒观察》2008,(2):52-53
人们常说,副刊的水平,代表着这份报纸的整体水平。这里说的“水平”二字大概指的是报纸的文字功夫和文学素养层面的。笔者以为,当今社会,变化纷呈,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精神与物质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时不在人们的心灵上碰撞、撕扯,人们再难有闲情逸致品嚼副刊作品那抑扬顿挫的诗文,被煸情的抒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需要的是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来帮助消除焦虑,解读人生。肩负着舆论主阵地和大众传媒功能的地方区域性党报副刊,如仅停留在文字和文学层面上的“水平”远远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提升重大主题宣传影响力水平上下功夫,这既是党报副刊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对党报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党报质量与声誉的重要方面。而党报副刊编辑的素质水平对版面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是对党报文艺副刊编辑的基本要求。我所负责编辑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是一块出刊2000多期的知名版面,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副刊是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一般都定期出版,都有独立的刊名。副刊已成为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使读者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报纸副刊,特别是党报的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7.
范超  王凌云 《今传媒》2006,(4):53-54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在许多方面补充了新闻版的不足,使报纸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副刊的这种优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延续了报纸的生命力。可是,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文艺副刊逐渐受到冷落,究其原因一是办报人片面追求广告效益的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文艺副刊的正常出版和编辑质量。二是网络及出版业的繁荣,使人们不再把报纸副刊作为感情交流的唯一载体。三是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也降低了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党报副刊是党报正刊的延伸和补充,是党报党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文学副刊与新闻版具有相同的使命,但却具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特别在目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读者对文学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文学副刊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诱人、最有风味的大菜。与正刊相比,文学副刊更具可欣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10.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  相似文献   

11.
创刊于1949年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培养和扶植了众多的文学新人,其中有的已经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载入新中国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师和知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郭小川、方纪、孙犁,都曾为这块文艺副刊倾注过心血,使其成为哺育、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的摇篮与苗圃。茅盾、胡风等大家都曾为《文艺周刊》撰写过稿件。《文艺周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享盛名的报纸副刊之一。《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进…  相似文献   

12.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报纸文艺副刊作品称为“新闻文艺”,意谓是新闻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报纸副刊杂文也不另外,其新闻的敏锐与文艺的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杂文,作为倍受现今报纸副刊青睐的一种文体,虽说是古亦有之,但只有在“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由于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其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文体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在众多的对杂文文体特征的界定中,瞿秋白将杂文视作“文艺性的论文”的观点,因其对杂文文体特征准确的把握和简洁的表述而为人们普遍接受。1933年,瞿秋白在署名何凝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写道:“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先生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瞿秋白这一论断更是鲜明地揭示出副刊杂文兼具新闻敏感与文艺美感的特征。笔者认为,党报副刊杂文要达到新闻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做到敏感、分寸感和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如今,报纸的受众广泛,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工人农民,很多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党报的文学副刊,对正刊是一种补充和延伸,肩负着沟通情感、联络读者、丰富生活,提高党报亲和力的责任,文学副刊办得如何,对一张报纸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办好文学副刊,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正党报副刊是党报的"后花园"和"百花园",是党报新闻性、思想性和文艺性高度结合的宣传阵地。副刊是报纸的具有相对独立编辑形态,并富于整体文化和文艺色彩的固定版面、栏目和随报发行的附刊,素有报纸的"半壁河山"之称。作为一种特殊的版面,副刊在报纸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作用。审美教育性党报副刊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时代特征,不能也不可能远离时代主旋律及党的工作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党报副刊具有更深  相似文献   

16.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5)
试说企业报文艺副刊的特点及选稿标准文/陈玉恒企业报文艺副刊作为报纸文艺副刊的一种,应具有新闻性、文艺性、通俗性。但是,企业报又是企业主办的。以刊登企业内部新闻为主的、向职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这就决定了企业报文艺副刊与党报、行业报、专业报和晚报不同的个...  相似文献   

18.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19.
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版面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文艺副刊就很难说这是一张完美的党报。而文艺副刊作品的体裁除了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篆刻、文艺评论以外,围有花边的杂文则是党报副刊的旗帜和灵魂。历代名报和名报总编都十分重视打造副刊杂文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新闻的另一种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燕 《现代传播》2005,(2):129-130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的 10 0多年以来 ,它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在变化。但有一点是一贯的 ,那就是副刊的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对副刊的需要日益显现出来 ,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价值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 ,它也逐渐成了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刊是新闻的补充和延伸中国的副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从有了报纸以后就有副刊 ,最早的副刊出现在 1897年的《沪报》、《消闲报》 ,是中国的第一张副刊。后来《申报》的“自由谈” ,《庸报》的“另外一页” ,《晨报》的“副镌”都是当年有名的副刊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