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艮“乐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在明清之际启一方民智,而且对当下思政课育人具有重要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读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乐学”思想,阐释“人心本自乐”教育理念、“百姓日用”教育目标、“即事是学”教育路径及“尊身立本”教育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激发学生乐学天性、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持育人做学一致、强调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乐学”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乐学”与“活学”,即兴趣与方法问题。其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笔者试从“乐学”与“活学”的关系;实施营造“乐学”氛围,为学生“活学”支招以及坚持“乐学”与“活学”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岩 《辽宁教育》2023,(8):37-39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以党团建设为引领,以思政建设为根本,以体验为特色,以体验式德育基地联盟为依托,以劳模榜样为导师,探索“小课堂+大讲堂+体验基地”新模式,坚持价值观教育引领,紧密联系实际,精心探索中职体验式德育活动课,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促进中职学生在干中学、在情中感、在悟中得,学生爱学乐学,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天性、发扬个性,通过创设情境、融例寓画、打造游戏课堂、引入竞争机制等形式,精心组织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让美术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为善去恶”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生活德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善去恶中的善恶观源于本心的良知,要求以良知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为善去恶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为善去恶之初要静坐,之后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道德实践,并自我反省,其德育思想对当前道德教育实践有着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6.
尹力  张磊 《今日教育》2014,(2):20-20
刘圣萍坚持“为学生兴趣而教,为学生习惯而教,为学生思维而教”的教学信念,千方百计让学生乐学、会学、活学。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市团结乡永远小学杨宝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促使他们乐学、会学、学有所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品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德育、美育,重视情感、意志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尊重学生体味、感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关注数学思考的培养.正确认识数学思考的内涵与要求,针对性展开教学实践,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建设者。所以这场教改的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设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乐学,是新课改的实质。鲁迅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把学习融于游戏之中,学生才会乐学。"乐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减负"的需要,更是解决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需要。它构建的是  相似文献   

10.
仇晓鹏 《江苏教育》2022,(31):22-23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联盟校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主题活动型德育体系,形成了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活动型德育亮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活德育、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动态管理、坚持团队建设、坚持多元评价。主题活动型德育实践实现了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和全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