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巧妙设疑,培养思想,激发兴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  相似文献   

2.
1.根据基础组织教学精心设疑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疑,给学生制造"悬念",会使学生急于求得解疑的欲望,从而保持极强的注意和兴趣.这些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文化基础分不开,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设疑.  相似文献   

3.
一、模式的结构"四疑四导"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疑"展开的。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又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读书,释疑。其模式是:  相似文献   

4.
一、焦点是设疑精心设疑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提问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抓住关键点进行设疑:“引疑——激疑——释疑——布疑”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问题成为思与学的纽带,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科教学,不但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四疑教学法”,较好地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四疑教学法”即是:自学生疑,集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自学生疑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还要求学生先自己寻求答案,并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自学生疑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发展思维,并不断激发新的学习兴趣。集疑引议就是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归纳…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以疑促读、以疑促悟、以疑促学的教学方法,巧用三疑构建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一、读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读题质疑,让学生在接触课题之时就产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题,问: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一)应在适宜设疑的最佳时机设疑。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适宜设疑的最佳时机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第二,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第三,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第四,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在以上几种情况下设疑,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认真地研读教材。(二)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  相似文献   

10.
一、模式的结构 “四疑四导”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疑”展开的。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又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读书,释疑。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平时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因为种种原因,老师不愿或不敢让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学生更不想或不会质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问、要问、会问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教学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方法,其主旨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它的内在策略要求:要因疑启发、因学启发、因时启发、因势启发、激疑启发、激励启发、诱导启发、解惑启发、循序启发、互动启发。  相似文献   

13.
所谓激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疑问。但激疑并不等于教师随时随意的提问、设问。这里所讲的激疑应当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精心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激疑方法,往往是把那些最容易产生思维矛盾的问题,摆到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4.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一、善于设疑让学生思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显著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使课堂气氛更浓。  相似文献   

16.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长江 《成才之路》2012,(33):35-35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靖 《地理教育》2009,(6):30-31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图像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有疑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推理和正确判断,最终抓住事物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提问质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把学生的质疑当作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课始,请学生读课题质疑后,教师轻描淡写地小结几句,便过渡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去,以刻意营造质疑气氛;课中,在教学环节转换之时,请学生质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用心发现的问题,教师并未充分引导学生用心探究,反而成为两个教学环节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