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道首先由著名语文学者程少堂在2001年提出,强调我们在重视挖掘文本本身的人文价值,重视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同时,更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中回味文本,去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是一朵花,盛放在青春灿烂的花园;语文是一座城堡,吸引着探索者追求的目光;语文是一座灯塔,为迷茫的心灵指引方向。的确,语文是美的。它的学习过程总是充满着感性、激情与诗意。语文教学过程也应该是美的。它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感悟生活,升华思想的过程。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思想的理性化和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才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统一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人文情感,从而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收获美好的感受,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62):19-21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对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促进文学素养的发展。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并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突出语文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力图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审美世界,让学生领略语言美,体验情感美,品味意境美,感受形象美,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对学生一次美的洗礼。审美活动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美的享受过程,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体系下,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在之美作出科学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的技能,同时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真善美,并能够进行交流、学习与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才能,达到和谐发展,为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外界美学发现的能力,提高鉴赏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接受美学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度主体。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向我们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其中的人文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的素养。《阿里山纪行》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值得品鉴,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它的美育功能,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感悟文本的景致之美、情韵之美及音韵之美,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受到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朗读可以使人深切体会到文本之美,让文字在舌尖绽放出艺术之花,这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忽视的,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捷径。语文教师要做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本文主要从朗读目的、形式及让学生充分想象等方面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  相似文献   

13.
胡小兵 《考试周刊》2009,(15):37-37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对文本深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如何快速熟练地阅读文本,如何准确地获取文本的内容重点,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乔立英 《考试周刊》2009,(47):61-61
本文对新课程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起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诵读教学就是在围绕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激情和兴趣的激活,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诵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就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协调、宽松活泼的知识海洋中邀游,更真切地感受语文的美和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利用语文之美,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开发思维,陶冶情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诵读让学生发现音韵美,依托课堂让学生欣赏美,联系文本让学生创造美。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与对话中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进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提炼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与美相伴,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追寻语言美的快乐天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以文史材料作导语,可以让初中生物学教学更加直观,使课堂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有声有色;可以在科学和人文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文学中的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体察历史上发生的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事件的同时,从科学角度升华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