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白音罕山南坡,是一处包括墓葬、祭祀址和居民聚落遗址在内的典型的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依照自然环境,墓地可分为两个区域:西沟和北沟,两区之间有一道山梁相隔,墓地中共发现墓葬四十余座,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辽代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
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白音罕山南坡,是一处包括墓葬、祭祀址和居民聚落遗址在内的典型的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依照自然环境,墓地可分为两个区域:西沟和北沟,两区之间有一道山梁相隔,墓地中共发现墓葬四十余座,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辽代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3.
参考近年来内蒙古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有关鲜卑墓葬的研究成果,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地区魏晋十六国时期已发掘的几处墓地进行了梳理,认为西宁市陶家寨墓地M1、共和县合洛寺墓地M01--M04具有明显的鲜卑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与内蒙古东大井墓地有着渊源关系,并结合历史资料初步推测出这些墓葬主要是与秃发鲜卑有关的遗存。  相似文献   

4.
刘基墓葬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存有关刘基墓葬的历史文字记载,以及刘基墓地实地考查材料,分析刘基"三十六穴墓葬"传说虚假性的主、客观因素,以较确凿证据证明文成县南田镇西陵坟前村夏山"九龙戏珠"墓地为刘基真正墓葬地.  相似文献   

5.
西拉沐沦河以北的十几处红山文化遗存,在聚落形态、社会生活、生产工具、墓葬习俗等多方面,反映了红山文化社会的真实情况,印证了6500-5000年前的西拉沐沦河流域原始农业的发达及畜牧业的繁荣。它们充分的考古学实证向世人昭示:红山文化社会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较为先进的经济社会。这里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北方民族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咸阳塔儿坡秦墓墓主身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儿坡秦人墓地形成时间与秦孝公迁都咸阳及秦人在咸阳的统治时间相吻合。从秦国人口迁徙的历史记载与该墓地的规模、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及同任家咀秦墓地进行比较分析,塔儿坡墓地的墓主应是秦孝公迁都咸阳后的外来平民。  相似文献   

7.
正红山文化玉器分布区域广阔,不仅出现在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还有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市区。红山文化类型玉器不仅出土于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在商周、汉代、辽金的遗址也有发现。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是世界性的,全球各大博物馆都将其作为镇馆之宝,国内外高古玉器收藏家都将其作为终极收藏目标。由于红山文化玉器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研究价值极大,经济价值也屡创拍卖市场的天价。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红山文化玉器作为印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进入周代以后,墓地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墓葬格局——夫妻合葬墓。这种墓葬形式在整个周代虽较为流行,但却没有成为一种一般性观念在整个社会中得到广泛普及。由于西周与东周社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男左女右”的墓葬格局不是整个周代夫妻合葬墓中的一种定制。摘要:中国历史进入周代以后,墓地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墓葬格局——夫妻合葬墓。这种墓葬形式在整个周代虽较为流行,但却没有成为一种一般性观念在整个社会中得到广泛普及。由于西周与东周社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男左女右”的墓葬格局不是整个周代夫妻合葬墓中的一种定制。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是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由于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朝阳市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牛河梁坛庙冢的发现,学术界认识到,红山文化在见证中华五千年国家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1935年红山后遗址正式发掘算起直到2015年,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始于清末,终于1949年。这个阶段为红山文化的发现探索期。第二阶段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约终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间是红山文化作为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获得正式命名及其文化谱系编年得以初步确立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第三阶段。此间是红山文化研究被正式纳入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时期。如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中国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已经进入初级国家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观点,遂渐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正红山文化以精美玉器而著称于世。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与几何造型玉器的抽象化,赋予了玉器新的社会意识,催生了原始的玉礼器发展,形成了近乎完整的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并且影响了其它史前文化玉礼器的形制演变。红山文化玉礼器不仅具有祭祀天地四方功用,还有联姻、结拜、诚信、威慑,以及显示身份地位等文化内涵,是中华远古文明传播的重要基石,与中华  相似文献   

11.
积石冢墓地是十六地点的主要遗存,位于遗址中心属于晚期积石冢的大墓(M4),随葬玉凤、斜口筒形器、玉镯、玉人、玉环、绿松石坠饰共8件。其中玉人、玉凤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玉雕人像高度写实,雕琢精细,是五千年中华老祖的再现,对研究当时的宗教祭祀活动、人的体质、形体特征意义重大。玉龙与玉凤同现于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龙凤文化的早期写证。  相似文献   

12.
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好川文化是距今4 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是浙江省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之后确立的又一支考古学文化,是浙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浙西南地区无史前文明的空白.好川墓地的出土文物,说明好川文化既有其受到周边文化影响的因素又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从墓葬情况及出土器物可以知道,好川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已经有了文明的曙光,并且从好川文化的迁徙与传播情况得出结论,好川地区是浙西南文明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4.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红山文化玉礼器客观地印证了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解读远古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的重要信息载体。红山文化玉璜影响了史前其他文化玉璜的形制、工艺及功能,在弘扬玉礼器文化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三门峡市区及陕县、灵宝等地发掘的战国至秦汉的十几处墓地进行了分区、分类、分期.通过对墓地分布位置的规律性、墓葬形制、葬具与葬式特点、器物分类与组合方式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对考古对象的身份、地位及其迁移来源进行了确认,得出了三门峡曾是秦人重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包山墓地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包山岗地之上。岗上由南往北分布五个土塚,依次编为一号至五号墓,岗脊西部不见封土的三座古墓,则依其发现先后,编号六号至八号墓。这八座墓葬组成包山墓地,三号墓和七、八号墓为西  相似文献   

19.
安徽凌家滩、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引起众多学人关注。细梳两文化内涵,惊奇地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激起笔者无限兴趣。例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两地都有玉龙出土。玉龙制作精致,栩栩如生,它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成了本文论述的主角。再结合两文化中其他遗存,来浅析龙文化的社会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心理和史前文明呈现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红山文化玉器源远流长,集史前诸文化之大成,传玉文化血脉子当代,是早期人类理想寓体及神圣崇拜物,充分体现华夏民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示了炎黄子孙在文明进程中的物质成就与精神风貌,是促进中华文明演变的重要动力。红山文化玉器主旨在于探寻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