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是为中华民族“书写家谱”,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8):F0002-F0002,I0001
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进入21世纪,2001年,国家开始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历经预研究、一期、二期后,第三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4.
根据“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宗旨和总体目标,两大工程的建立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但作为历史的产物,如今这两大工程本身存在种种突出问题,改革的趋势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辩证地分析两大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点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国家教育事业顶层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马小娟 《科教文汇》2014,(8):218-220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溯流追源,孔子可以说是全面阐述“中国梦”的第一人。“中国梦”与“孔子梦”既有历史相承性,又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梦”蕴含更多新的时代内涵。古今对比,是深入理解“中国梦”科学内涵必不可少的视角,有必要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节奏,先秦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道,强调立德的要求;汉唐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君,强调立功的要求;明清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天下,以立言的形式强调变革的要求.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精神驱力.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平 《科教文汇》2014,(22):139-141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近代中国新文化语境下的“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提出的重视文化、倡导教育、创建良好人文氛围、借鉴与吸收并举等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看待“乌托邦”思想,汲取借鉴其合理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依托中国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促进文化创新,生产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产品,全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是对于个人和民族极为重要的创造力源泉,既具有传统的和大众的丰富,性,也将对现代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国家文物部门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的“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专项,以实证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对象,通过缜密研究,科学揭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系统探究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蕴含的价值、历史经验和启示,增强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对纳粹国家意识形态——“英雄民众现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研究这一批判,不仅对于全面把握马尔库塞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对于填补国内学术界对马尔库塞认识上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4.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作者从居所建筑的历史演革到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传承发扬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和”文化看“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韬 《今日科苑》2006,(12):88-8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和”思想萌芽于原始先民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自然界和谐状态的认识。催生了原始的贵“和”思想。这一思想萌芽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历夏商至春秋,逐渐完成了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以包容融合、开拓进取及合和精神著称的赵文化,其形成是与它得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的。由于在历史及地理上的特殊性,赵文化对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中国古代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对建设多民族富强国家以及发展当今大中国文化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非常任务,事关党、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文化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话题,自进入90年代以来,面临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对文化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学术界又渐成热点。我们认为,对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冲击、危机和困境作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通过文化比较阐发传统文化对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对救治现代化所造成的弊病的意义,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人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为推动对这个值得中国学术界长期、深入讨论的重大学术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本刊在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特辟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栏,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全方位、多学科的深入探讨。我们殷切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为这一专栏撰文赐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殷华 《科教文汇》2008,(13):185-18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