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打与跆拳道分别是中韩两国独具特色的功夫,二者在各方面的优劣不妨PK一下。一、传播广度散打在新中国建国后成为比赛项目仅二十多年,现已成为亚运会项目,但世界各国练习人数较少;跆拳道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成为韩国全运会比赛项目,由  相似文献   

2.
从竞技散打战术的运用谈散打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散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散打比赛是促进世界人民了解散打的主要途径,但是多数人对散打比赛的表现形式存在误解,不了解散打比赛战术运用的合理性。文章运用文献法向人们说明散打比赛是技术的发挥和战术运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3.
散打的革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今,武术散打已被越来越多的入认识、了解和喜爱。提起散打,人们会说,那可是真功夫。然而,22年前,没有多少人知道武术散打。22年,对于一个项目,特别是相对于伴随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武术来说,是一个很短的时期。在这22年里,武术散打经历了不断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散打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既是散打申请入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散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目前散打国际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散打国际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在传播者方面,应推动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各类组织;既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在传播内容方面,应注重散打项目自身的完善,丰富散打的文化内涵,促进散打技术动作及其名称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散打竞赛规则.在传播途径方面,要促进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对散打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的宣传报道,加强散打援外教练工作,创立品牌赛事、推出散打明星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散打项目从1978年开始试验,到现在已经28年了。这28年中,中国散打的水平逐渐提高,散打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散打,接受散打,喜欢散打。中国散打也逐渐走出国门,扬威世界。  相似文献   

6.
陈伟 《中华武术》2004,(12):31-32
散打是一项深受青年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和技术正逐步趋于完善。尤其是在近几年,散打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广散打运动的活动中,除了举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比赛,还不断与世界各国的武技进行  相似文献   

7.
步法,是实战技击中的重要技术内容,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攻防技术的应用效果。拳谚云:“拳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拳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散打运动中,熟练攻防技术的实施与运用必须通过灵活的步法移动方可达到,也就是说前进、后退、躲闪、避让便成为攻防招法实施的先决条件。散打比赛中,双方不会僵持而立等待着对手的进攻,而是在不断地移动中,时前、时后、时左、时右,忽近忽远地捕捉时机。改变距离,捕捉时机,这要依靠灵活的步法移动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散打技术中的放松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术散打训练过程中存在偏重身体素质、技术训练而忽视放松训练的倾向,从生理生化角度分析、研究放松对武术散打技术的影响,阐述放松训练是散打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介绍了几种武术散打中放松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散打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同时总结散打近二十多年的主要成就,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散打体能,从广义上讲,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中为提高散打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备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运动能力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四个因素构成。从狭义上讲,散打体能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负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散打运动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25日,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次比赛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来自世界各国的四十多名优秀选手将汇聚一起,共同谱写散打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朱保荣 《精武》2005,(6):46-46
截拳道与散打同是享誉世界的搏击术,在我国国内都拥有众多练习者和爱好者。可是,由于截拳道在中国内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一部分人眼中,截拳道与散打没有太大的区别,常把它们混为一谈,甚至有人比划几招散打动作就称之为“截拳道”。作为一个截拳道爱好者,我想有必要明确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以免混淆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2,(8):33-38
中国散打对美国拳击,中国散打对欧洲自由搏击,中国散打对泰拳,中国散打对空手道,对胎拳道,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中国散打“南征北战”的消息。从2000年,中国武术协会和国武公司主办的散打王争霸赛周周上演精彩战例,散打高手们在擂台上展示了中国武术的技击妙招,令国人大饱眼福。中国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采用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现场观察法,对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打赛及最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应该在保持其特征的基础上朝着简明、规范、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旨在为促进武术散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奥运发展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光敏 《体育世界》2010,(10):113-11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武术散打新旧规则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演变的视角看,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主要呈现出4大趋势:武术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与国际化接轨:武术散打运动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在显形价值向注重内在隐性价值的方向发展趋势:武术散打运动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武术散打运动由传统保守型向市场开放型方向发展趋势:武术散打运动由简单经验型向复杂科学型方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罗雪琳 《体育世界》2009,(12):43-44
本文从中国散打和泰国拳术的发展渊源出发,通过观看中泰拳术对抗赛,运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散打和泰国拳术的结构体系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使中国散打和泰国拳术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在各自的技术体系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旨在使中国散打能从泰国拳术中得到启示,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孙玉马 《体育世界》2011,(10):94-95
通过对本市几所高校散打运动现状的随机调查,笔者发现我市高校学生普遍喜爱散打,很多学生渴望加入到散打运动当中,但是高校在散打教学、课内外活动、竞赛状况和场地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项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普及。本文对加强散打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场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推动散打运动在我市普通高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我国散打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规则的改变对散打技术发展影响走向,通过对散打总体发展趋势的把握,指出我国散打技术发展的道路,以及存在的不足,目的是在新的规则下不断完善散打技术的特色,不断提升散打的影响力,使其不断向前发展.研究结果主要有:(1)散打总体技术研究成果突出,为以后的研究在宏观上提供了参考.但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2)散打具体技术研究方面,有“重腿法,轻拳法”的现象.大量的研究文献集中在腿法的研究上,而又关拳法研究的文献却相对较少.(3)腿法研究方面,关于“鞭腿,侧踹腿”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相对具有观赏性的腿法,如下劈腿、转身后摆腿等研究则较少  相似文献   

19.
武兵 《精武》2006,(7):32-33
以前,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过很多散打初级技法, 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这里,向您介绍几例散打的高级连环技法。  相似文献   

20.
1研究目的现代武术散打自1979年试点以来,经过历时二十载的试行,已逐步成为一项有观赏性、竞技性的国家正式体育比赛项目。适应散打新的发展需要,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深化和提高,加快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进程,原国家体委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上增设男子散打比赛项目,设团体1块金牌;随后在第八届全运会上增至大、中、小团体3块金牌;到第九届全运会增至6块金牌,比赛级别分为:48~52kg、56~60kg、65~70kg、75~8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