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及新闻播音形式多样化和受众收听的品位这一话题,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新闻播音和受众。新闻播音的概念是集合消息类新闻节目和综合板块类新闻节目中综合消息播报类板块的播音。简单来说,新闻播音其实是播音工作的"重头戏","播报式"是它的基本语言样式。除播报式外,还有播讲式、评论式、交谈式、自述式、解说式、朗读式、演播式等,这几种语言形式构成了播音语言艺术表现系列的框架,使有声语言更直  相似文献   

2.
闫默 《视听纵横》2007,(3):86-86
"播音"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新闻,民生类的也好,时政类的也罢,播音时都要严格把握文体脉络进行二次创作,稿件内容与体裁决定了播音的方式,要播好时政新闻必须弄清时政类新闻的文体构成。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新闻播讲方式主要是“播报式”和“说话式”。“播报”是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讲究字正腔圆、准确流畅。现在“播报式”的播音方式主要是一些“新闻联播”类的栏目在采用。中央、省、市、县台的《新闻联播》一般都以时政新闻为主,内容往往严肃、庄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这样的新闻栏目不允许播音员有太多的个人发挥。而专题类新闻栏目因为分工明确,如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就分别以报道和反映经济生活、体坛赛事、娱动态为主旨,  相似文献   

4.
于江 《青年记者》2009,(18):66-66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5.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6.
基于央视新闻联播中系列报道,分析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播音员在播报时语言整体向口语化、大众化过渡趋势的社会原因,解析了播音过程中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四种外部技巧在新闻播报中“二次创作”的综合运用技巧,提出了在新闻播报中外部范式使用的合理化的方案,以期在新闻播报中与受众取得进一步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坚持新闻立台是广电媒体的责任使命和良性发展的根本之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风格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播"到"说"可以看成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外在形式的一大创新,其中最明显的是语言的变化.语言简短、生活化、大众化、娱乐化,新鲜、画面感更强,不再是"高冷"的说教式,使新闻节目更加"接地气".本文就新闻节目风格及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变化及受众对新闻播报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播报作为一种政治传媒方式,在我国政府进行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政新闻播报不仅是政府对内进行政治宣扬、对外进行形象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民众进一步了解国事的主要渠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时政新闻播报呢?  相似文献   

9.
广播作为以有声语言为中介的媒体,播音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因此提高新闻播音的质量,增强新闻播音的鼓动性和感召力,是我们播音员的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新闻播音的态度,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播音员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同还是反  相似文献   

10.
新闻播音要不要情感?从事了十几年新闻播音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新闻播音需要情感!受众之所以喜欢新闻节目,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这一途径,快速、准确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如果我们在播报的过程中缺乏热情,声调冷冰.只是见字发声,那么.这样的新闻播音是不成功的。其人其声没有对受众产生多少魅力.新闻内容的传播自然要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萍 《记者摇篮》2012,(11):7-8
受众的需求是广播新闻栏目发展的方向。为此,近年来各级广播电台除了保证时政类新闻栏目的质量外,纷纷加大力度创办现场感强的社会新闻类栏目,得到听众的欢迎。朝阳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报》就是一档以记者现场采制录音报道为主的社会新闻类栏目。栏目开办8年以来,播发了大量记者深入基层发回的极具现场感  相似文献   

12.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张岚 《新闻世界》2014,(8):79-80
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加大的信息量的需求,受众渴望出现新的播报模式,"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温和幽默的语言被广大受众接受和喜爱。作为"说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联系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因而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主持人应当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主持人良好的新闻素养、政治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富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这样才能适应"说新闻"节目迅速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15.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直到现在,许多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并没有大的突破。这种以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模式,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陈旧、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空洞、形式创新不足,成为新闻改革中的“瓶颈”。新闻媒体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呢?李希光教授说:“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满足人民群众知晓他们与他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和现实生活所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时政新闻只有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尽可能地满足受众享受传媒服务的正当个人利益,才能留住受众。笔者认为,做好时政新闻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冯悦 《新闻前哨》2005,(10):72-72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需成熟、语言功力需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这些都决定着播报方式是新闻播音的主流形态。长时间以来,一些人将播报和严肃划上了等号,这就让我们很多的新闻节目听起来如同说教,缺乏生气。综观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新闻节目,绝大多数都是以相对严肃的新闻节  相似文献   

18.
时政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政治敏感性、严肃性等特征,在受众中不是非常地受欢迎,而且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时政类新闻依然走着程序化、公式化的老路,使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陷入尴尬的境地。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地方电视台的创新策略,以求得时政新闻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显忠 《视听界》2011,(3):113-113
播音是有声语言艺术工作,是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准确、鲜明、生动是内容表达的基本要求。缺少变化的腔调,一成不变的节奏,眼观嘴读不动脑子的照本宣科,会使受众越听越厌倦,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会大大降低;播报中有新鲜感,节目就会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20.
陈璐 《中国广播》2004,(7):51-53
我们处在一个与时俱进、崇尚个性的时代,新闻播音的改革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有很高知名度的年轻新闻主播,像中央电视台的海霞、凤凰卫视的陈鲁豫等涌现出来,他(她)们轻松而鲜明的新闻播报特色使受众感觉到,原来新闻节目也可以这般饶有兴味。但不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