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在陈独秀的关心、支持下翻译、出版的。陈望道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独秀从北大图书馆借来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供其翻译时参照;当译稿脱手后,他又亲自审阅把关。为及时印行《共产党宣言》,陈独秀积极筹措出版经费。陈独秀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传播者,而且把《共产党宣言》作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罗卫贤  赵晶 《现代语文》2007,(10):113-1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力作,他在书中把修辞格分为三十八种,其中就有"仿拟"这种修辞格.陈望道先生说"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这本书,影响了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一群人。这个人,便是陈望道,这本书,叫《共产党宣言》。如今,在陈望道的故乡浙江义乌,有一所学校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望道小学。这所学校秉承着“望道尚美”的美好愿景,引领着祖国的新一代,沿着追求真理的大道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4.
信仰的味道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是《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12,(20):2
陈望道,一八九一年生,原名参一,又名融,字任重,浙江义乌人。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日本中央大学法科毕业。一九二〇年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共上海地委第一任书记。一九二三年退党。新中国成立后,任  相似文献   

6.
党红 《高中生》2011,(9):61-62
可以这么说,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经专家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90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有“红色中华第一书”之称。《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早期中文版本均是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献,其中尤以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最为珍贵.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与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红 《高中生》2011,(27):61-62
可以这么说,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经专家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90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  相似文献   

8.
何建明、潘爱娟创作的报告文学《信仰的味道》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对象,成功再现了陈望道赤心报国、励精图治的鲜活形象,还原了一百多年前波澜壮阔的中国青年找寻真理的场景.作品以政治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运用镜头式的文学描写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让文学色彩更加强烈;同时以"信仰"为线索,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先生(1891.1.18—1977.10.29)是出色的革命家,《共产党宣言》是他第一个翻译过来的;他又是修辞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修辞学发凡》已被公认为“千古不朽的巨著”、“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在给这样一位道德文章深受世人崇敬的革命家、学者举行100周年诞辰纪念会,研讨他的学术思想,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据1983年2月26日《光明日报》报导:北京图书馆马列研究室研究人员在会同有关单位筹备"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书展中,发现了四件重要实物:一、发现了由陈望道同志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首次出版时间是1920年8月.二、发现了最早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籍是1895年5月出版的《大同书》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无疑是一部重要著作。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本文以《共产党宣言》文本为基础,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人本思想提出的背景、《共产党宣言》文本中体现的人本思想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培养造就更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要强化理论武装,认认真真学“四史”,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三全育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固“信仰之源”。  相似文献   

13.
徐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112+99-112,99
从1899年开始,《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章节被陆续介绍到中国,但都不完整,直到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诞生。  相似文献   

14.
许继慎     
许继慎,字谨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他是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五四运动时期,到安庆求学.1921年春,他参加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会和成立大会,成为安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1923年秋,因领导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遭反动当局通缉而逃亡上海,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4年春,许继慎在上海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进校不久,他结识了共产党员蒋先云,在蒋先云的帮助下,他先后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的《阶级斗争》、陈独秀的《马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在苏联出版了众多版本,从翻译到编排逐渐完善,其译本对其他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之际,俄罗斯学者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编辑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该版与苏联时期的最后一版相隔21年,为俄罗斯时期第一个俄文版.通过对该版《共产党宣言》与苏联时期重要版本的比较研究,可以把握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新理解,对我们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从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7.
继续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田心铭(教育部社科中心)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读〈共产党宣言〉笔记一则》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阐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一个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是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8.
濮侃  庞蔚群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4-17,22
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吴士文根据唯物辩证法,在充分肯定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和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对该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慎重的完善工作。吴士文对辞格理论的科学创新,对辞格分类的合理调整,对辞格和非辞格关系的严密论证以及"辞规"、"辞风"新概念的提出和对修辞方式系列化的建构,这些成就表明他为继承和发展陈望道的修辞学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革,如何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作者带着这一问题,重读了《共产党宣言》,感受颇深.根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的思想,作者从马克思倡导的"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与邓小平强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念;中国既不能再搞"一大二公",也不能搞私有化;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与当代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消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阐述了作者关于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以及如何推进与此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而逐步推进并最终消除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途的理念.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復旦大學     
<正>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018年5月,学校将陈望道旧居修缮改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对学校、社会公众开放。由复旦师生组成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担任讲解员。2020年,志愿服务队的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