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是,在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然滞后,那么如何开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从新课标的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法教学法,让语言教学不只是纯语言形式的研究,而应是运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为社会上各种交际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经过数次教育改革,新课标几经完善,但是纵观目前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距离课标规定还相去甚远。笔者从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视角,从教师、学生和课堂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但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以语法为中心,而是让语法教学为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在首先分析目前农村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强调语法教学情境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设置情境,并结合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教学体系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素质教育目的和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依据,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按照初中英语新课标,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听、说"两方面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有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言技能时,有80%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因此,只有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才能强化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整体飞跃。文章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剖析入手,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是文本的,更多时候是有声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本文将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大多数时间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各种语言点和语法。进入21世纪后,国家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can do”来描述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建议各级学校和英语教师采用与新课标理念相匹配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玲玲 《成才之路》2013,(18):13-1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听力明显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就目前农村学生听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小珍 《教师》2020,(6):74-75
我国英语新课标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有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学会说英语。文章从我国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如何提高农村教师英语素养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技能这三方面入手,以期找到真正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农村初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正式颁布。英语新课标第一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生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并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初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组在认真研究英语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十年来积累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充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随着初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英语教师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确保新课标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实用性。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了一套鲜明实用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要能灵活运用英语,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如何让人文精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理解好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作适当调整,以衔接好中小学的教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初中阶段,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教学教法的衔接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应逐步过渡到系统地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其中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英语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听力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学生对于听力能力的提升更是没有什么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着严重的错误认识,教师和学生都一直认为只要笔试成绩能够过关就行,严重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应用语言。体验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体验任务为教学基础,让学生通过体验发现使用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它是一种是学生通过体验学习语言使用技巧并应用到实际语言交流中的教学方式。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如何使学生能够体验语言环境,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课改重点为转变过去英语注重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强调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大胆实践自主构建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语言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面对当前诸多初中学校英语口语沉寂教学现状,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初中英语口语"词+声+练"三步曲。1.初中英语口语单词词汇之基础第一,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初中生学习英语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情感教学为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英语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更可以提升学生交际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以《新课标英语》读写课为例,重点探讨以读促写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受社会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和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的英语课程目标进一步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被置于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种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课程变化的整体取向.那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走出适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子,进而达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摆在每一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