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导游服务技能"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从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的工学交替、推行全新课业评价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导向定位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开发基于智能楼宇弱电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新体系;合作实施以弱电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有酬顸岗实习。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令课程;在课程设计上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校企合作共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安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实施课程项目教学;在保障设计上要以校企共建双师队伍为核心,加强资源建设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在评价设计上要以能力为本,实施校企多元评价促进课程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校企合作大体上有如下几种:一是就业方面的合作,例如开展订单培养,疏通就业渠道,以各种名义进企业实习。二是硬件、实训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包括"拉赞助"。三是工学结合或岗前培训。四是科研领域的合作。五是课程领域的合作,例如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校课程模式是职业学校的核心问题之一,依托课程开展教学是职业学校的基石,我们要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离不开课程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合作机制,一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二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课程改革机制,一是课程目标突出"双证"课程,实行"双证融通",二是课程模式实行"工作过程化",三是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必须进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科学合理观;在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平台。要联系实际,精选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还要进行考核评价机制的配套改革,建立综合性、多元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与行业和企业结合,大力推行"校、企、行合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会展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反馈等方面以企业为主导实施校企合作的思路,探索了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省级示范专业)依托食品行业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工科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密与企业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第一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中实施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出发点。教学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育出深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优质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阶段规划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传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工学结合要综合考虑企业、学生、专业和学校教学实际等因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办学为核心,学生实践为载体,把工学结合分三个阶段规划实施:需求分析与合作企业选定阶段,培养方案开发阶段、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并指出了阶段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职业核心课程,如何结合地方物流行业特色,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该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校企合作开发该课程的途径和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与企业对接、建设校企共享学习资源平台以及课程实施"5S教学法"的实践,以期开发顺应地方物流行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张加乐 《职教论坛》2012,(26):62-63,66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扭转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思维模式,打破了学科系统化的固有观念,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以企业目前现有工艺技术、业务流程为蓝本,还是以当前国内或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国家标准为依据,是课程改革是关键技术。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理论、思路及开发过程主导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但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中,认识到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的机制与制度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机制与制度建设应立足于"组织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教学运行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七个方面。在具体的机制与制度建设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进行通盘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之间不是各为一体、相互独立,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融合,共同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引企入校,校企共建课程,建设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积极探索汽车专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查勘与定损》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包括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老师综合素质培养、教材选择、任务教学综合因素进行创新研究。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于现阶段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以提升IT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依据,以项目实现为导向确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群;根据企业的实际开发需求,设计了贯穿核心课程群各门课程的课程教学方案;创新设计了从具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到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核心课程群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规范的校企合作,据此提出完善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措施,即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连锁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实施项目课程改革;选派教师深入企业锻炼,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培养连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工学结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了解企业文化。教学过程、课程设置要体现企业文化,加大实践课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和领域,丰富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9.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大力实施订单培养,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开拓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公共平台+岗位平台+企业特色平台"的柔性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组织结构,使之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实施相适应;适应汽车后市场主体变化,进行汽车品牌实训室建设,进行三阶段实训教学;围绕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专业竞赛体系;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推行5S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有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国家高职示范校内涵建设过程中,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中,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方(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的重要内涵;同时,加强深层次工学结合、推进生产性与顶岗性实训和打造“双师”结构则是其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