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瑛 《培训与研究》2008,25(9):11-13
《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思·沃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本文分析了小说中三位女性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旨在探讨《日用家当》中小说作者艾丽丝.沃克如何借用这三个典型人物,来表达自己对待美国黑人文化遗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思·沃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本文分析了小说中三位女性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旨在探讨《日用家当》中小说作者艾丽丝.沃克如何借用这三个典型人物,来表达自己对待美国黑人文化遗产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女性主义视角,从叙事学角度对《日用家当》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对《日用家当》和对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作者艾丽斯.沃克通过其作品《日用家当》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为今天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7.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象征意义,显示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依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婆的日用家当》通过刻画一个家庭中三个女人在面对文化遗产时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作家艾利斯.沃克对待美国黑人遗产的看法。作家赋予主要人物之一的迪依身上的象征意蕴对于揭示文章主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叙述的角度和手法来表现文章的意义。本文从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事方式、女性主义叙事视角、隐喻的叙事技巧和反讽的叙事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叙事美学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美国非裔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经典名篇,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学界大都倾向于将其中的大女儿迪伊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笔者认为,其他两个女性主人公妈妈和小女儿麦姬也同样呈现出了纷繁复杂、值得深入剖析的内心世界。同时,前人普遍将小说的主题认作对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中出现的盲目寻根热潮的批判与反思,本文则指出,小说作者不仅有冷峻的批判,更有温情的呼吁;不仅有对分裂的揭露,更有对凝聚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关于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以往评论对于其中的姐姐迪伊多是冠以消极否定之辞。本文结合小说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新审视了迪伊在整篇小说中的角色,肯定了她在民权运动中以自己的实践行为来表达对追求黑人权利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母亲、小女儿麦琪和大女儿迪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民族、种族和性别的身份认同上,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纪树滨 《考试周刊》2010,(10):26-27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从表面看.该小说没有直接涉及黑人白人冲突问题,男人女人问题.只是通过两床被子展示了家庭内部的琐碎争论。但是通过深层阅读.不难发现关于两条被子的争论事关几个人物角色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对待黑人文化遗产的问题。通过对比《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家庭人物的性格和观点,艾丽丝·沃克展现了理解当代生活与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关联。本文通过对作者艾丽丝·沃克的生平及其作品.以及对黑人运动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继承遗产的不同观念.并阐述了该如何保护本民族遗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注重探寻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在小说《日用家当》中,爱丽丝.沃克成功塑造了一位代表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母亲。在母亲和大女儿围绕旧"百衲被"发生的冲突的过程中,母亲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母亲这一角色体现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并竭力捍卫传统文化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杨大丽 《海外英语》2011,(3):193-194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早期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了三位黑人女性由于两床棉被引起的家庭内部冲突。故事由第一人称母亲叙述,表达了沃克对说话者——母亲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并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应该理解和延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国内外学者对小说中人物看法趋于一致:褒扬玛姬对文化传统的保护,谴责迪背叛本民族文化传统。本文针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提出一些相异的看法,玛姬和迪都有局限,应该把迪对文化继承的重要性的的认识和玛姬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技能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黑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外婆日用家当》描写了三位黑人女性:母亲、大女儿依迪和小女儿麦琪,通过母女之间的冲突反映黑人家庭的微妙关系、黑人女性的朴实生存状态及受污染的精神世界,也凸显了以房子、教堂歌曲等为代表的自然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艾丽丝·沃克及其著名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置放于以修辞为框架的评价体系内,通过美国修辞学家罗埃德·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中的三个要素——缺失、受众、修辞局限来解读小说《日用家当》的修辞话语和所达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艾丽丝·沃克及其著名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置放于以修辞为框架的评价体系内,通过美国修辞学家罗埃德·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中的三个要素——缺失、受众、修辞局限来解读小说《日用家当》的修辞话语和所达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