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3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4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由此可以判断未来上海人口分布的区域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2000-2010年人口空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以及量化人口在空间和数量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文章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云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口密度数据,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人口密度数据作探索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均为高狭峰型正偏态分布;人口密度趋势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人口密度在南北向的空间分布格局中表现为中部高,南北低;通过交叉验证法得到研究区域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最优拟合模型;对数克里格法插值图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格局划分明显;基于人口密度分级及各人口密度分布等级区域的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人口密度呈增加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有向东部、南部扩展延伸的趋向,云南近1/3的人口集中分布于不到1/10的国土面积上,接近2/3的国土面积上居住不到1/3的人口,揭示了云南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7,(4):86-90
为了分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2001—2015年的人口数量时空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和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GIS方法、首位度、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缺少大城市,城市首位度低,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小,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受自然因素、生产力发展程度、历史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平原丘陵区人口密度高,山区人口分布稀疏;由于人口城乡分布悬殊,地域流动显著,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西地级市碳排放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广西地级市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态势基本相似;第二,存在"极化效应";第三,广西地级市各相关因素对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是产值单耗和产业结构,其次分别为工业企业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后为研发投入、对外开放度。广西各地级市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改造水平,降低碳排放,注意引进和发展高技术、高增长、高效益、低排放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人口密度是识别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视角,基于网络覆盖数据进行人口分布研究是一个新的方向突破,有利于更加精细化刻画城市人口分布.基于西安市宽带覆盖数据,运用地理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人口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口空间格局中,西安市各等级人口密度表现出显著连片式空间分布格局,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向心性.(2)西安市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区县、街道人口空间密度分布差异较大,人口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古城墙外围附近.(3)经济、政策因素对西安市异常人口高密度点密切相关,影响了内部人口分布.综上所述,通过对西安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历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等方法,揭示了2000—2018年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人口老龄化存在空间异质性,随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西低东高的格局逐渐变得不明显,空间集聚上,老龄化的高高值集聚有所增强,低低值集聚有所减弱;形成机制上,人口老龄化格局受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的作用,其中人口因素为主导因素,自然环境差异和社会环境发展不均衡等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4、2018年地级市常住人口为基础数据,借助Arc GIS与Arc Scene工具,选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探索性数据分析等,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方法对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分布状况与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呈现出"东密西疏"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四川省人口重心大体由东向西偏移,往成都市方向靠近,整体仍处在四川省东部.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80个区县2000年和2013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县域人口、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部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集聚度高,西部高原高山区集聚度低的格局,东部集聚西部分散的特点.2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以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为主,目前正朝人口经济协调型的区域类型发展.3四川省各区县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且集聚程度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9.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口密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河南省人口分布模式的全局和局部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河南省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由聚集模式逐步过渡到随机模式;人口重心的迁移分析发现,河南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说明河南省东北部人口密度较大而西南部人口密度较小,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的差异,东西方向的差异相对较小,且南北差异有不断扩大、东西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