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心理是人类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积淀和凝聚,代表了审美文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体现在特定的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以及审美价值标准等等。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不仅仅有满足消遣、娱乐的一面,还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一面。从美学角度看,受众需要的形成受到其自身审美文化心理的影响;与此同时,受众选择接受媒体过程中其审美文化心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兴起和繁荣,受众选择面明显地拓宽了,眼界也不断地开阔,其需要也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满足,这样受众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要想满足正在发生变化的受众的审美需求,首先必须对其产生原因即审美文化心理作出清醒的判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黄怡宁  李欣然  董若 《视听》2022,(5):118-122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流行"梗"的创造与传播中.对于"梗"文化及其传播过程,可以尝试性运用迷因理论来解释.以B站(bilibili)为例进行研究发现,B站视频形态的"梗"文化通常具有强势迷因的属性,便于记忆,而个体仪式感与趣缘共同体助推迷因繁衍,促进"梗"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与扩散.互...  相似文献   

4.
周益 《声屏世界》2022,(1):110-111
Plog指以带有文字的图片形式记录日常生活.文章围绕Plog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流行现象,探讨其产生的视觉化社会及迷因文化背景,借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从表演角色、表演剧本和表演区域以及印象管理中的四种表演策略来探析视觉景观下Plog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5.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学、接受美学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后再发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12):50-57
延续大众媒体时代的"盲点之争",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劳动之争的核心议题是"受众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这场论争已经发展成为相当复杂的理论辩论。为了更好展现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全貌,论文在厘清此次论争各方观点的基础之上,从"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社交媒体价值来源于受众劳动还是其他"、"受众是被剥削还是文化参与"三个维度梳理和分析"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这一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事件传统传播模式的不足 议程设置理论创始人麦库姆斯和肖恩认为,"媒体工作者在塑造政治现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众不仅获悉一个特定的议题,而且也通过该新闻的信息量和它的编发位置来判断该议题被赋予了何等程度的重要性."[1]媒介议程往往受制于官方的政策议程,特别在中国的特殊体制下,媒体对于不同危机事件往往有着固定的媒介议程.其优点是:能够形成稳固的受众群体,在危机事件中确保全国媒体发出同一种声音,有利于强化危机管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在传媒业的知识生产中,商业资本使媒体从业人员作为雇佣工人将劳动力转化为媒介产品,同时受众也通过"生产性劳动"不仅仅作为媒介产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而存在,也参与了媒介的再生产过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及技术形式的日新月异,这使得"使用者创生内容"的意义也超出了"消费即生产"的范畴,相较于形式的经济产值,受众对于传媒环境投入的完整意义也有待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9.
张珂 《传媒》2021,(7):62-64
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视频社交媒体"央视频",平台集合了电视剧、短视频、视频直播等一系列功能."央视频"的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5G新媒体横空出世.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总台此次重大改革举措引发了国内众多媒体关注.本文结合"央视频"产品以及平台建设特色,分析视听时代的视频社交媒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田晨旭 《声屏世界》2017,(10):67-68
我国短视频市场的蓬勃发展引发媒体关注,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增长.就目前而言,借鉴国外发展模式的短视频媒体在视频内容、 栏目布局以及运作模式上展开竞争,具有内容化、社交化、平台化、碎片化的特点.本文以资讯类短视频"梨视频"为例,分析其作为短视频媒体目前的新闻传播特征,认为其在市场规模和用户发展方面依然具备潜力和优势,未来仍需克服自身不足缺陷,优化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香港导演许鞍华凭借电影《黄金时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黄金时代》细致刻画了萧红的一生,影片中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历史场面和作家群像。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4年11月30日下午,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萧军第一次见到了鲁迅先生。镜头中,二萧隔着书店的橱窗玻璃,与鲁迅先生打了爪照面……余生也晚,不曾见过当年内山书店的真面目,但或可根据有关内山书店的史料和回忆录,来再现和还原内山书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之科学”到“政策之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纵观科学结构的所谓“科学之科学”(Science of Science)正转向“科学政策之科学”(Science of Policy)的新方向,为此可以认为,纵观科学结构的科学地图(science map)将移向科学结构中包含的纵览政策的政策地图(policy map)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科学根据(evidence)的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其透明性。文章通过应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构建的专利和论文整合检索系统(PATLISYS—J),介绍世界科学结构的可视化,以及将任意研究者详细分析等进行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图书馆BPR不能再停留于对旧有制度与流程的修补,应该回归到以服务和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层面上来。本文对图书馆BPR的根本性进行解析,指出“习惯”“假设”与“优化”是阻碍BPR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重视组织目标重组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创新,冲破限制。  相似文献   

19.
贾亚洲 《编辑学报》2009,21(4):364-365
依据数量语言的数理特性将数值范围划分为随机性范围和确定性范围,用浪纹号"~"连接随机性数值范围,一字线"—"连接确定性数值范围,例证了这2种数值范围号的技术表达效果,探讨了数值范围号功能和使用场合的细分与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参考文献”与“注释”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引文分析的数据源,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对照,指出其异同及在引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