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曾科 《新闻天地》2011,(6):24-25
【红色档案】中共韶山特别支部,1925年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亲手创建,是我党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毛福轩等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初的5位党员,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  相似文献   

2.
南通基督医院在20世纪20年代南通基层党支部建立初期即有地下党员的活动。1926年在江浙区委的直接指导下,南通地区一些地方相继成立了中共支部,进步团体中的一些发起人和骨干成为南通地区中共党组织最早的一批党员。是年南通基督医院即有地下党员的  相似文献   

3.
<正>1924年,北镇沟帮子成立了辽宁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隶属于中共唐山地委。铁路支部成立后,认真贯彻党的指示,领导工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1927年,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转归满洲省委领导,同年起开始发动多次罢工运动。1930年,时  相似文献   

4.
李桂华  孟雅睿 《北京档案》2020,(3):52-53,57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北京西郊的大瓦窑村诞生。大瓦窑村党支部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京农村传播的历史见证,对推动北京农村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大瓦窑的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5.
1925年6月中旬,厦门集美学校建立闽南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李觉民任团支部书记);1926年2月,李觉民、罗扬才、罗秋天等3人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了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1926年4月28日,集美学控师范部和小学部在集美小学三立楼建立党支部,至今已整整70周年了。集美学校在建立闽西南党团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学学校不仅是厦门地区党组织的发祥地,也是闽南的革命摇篮和闽西南早期革命活动中心,在福建、厦门建党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简讯     
<正> 北京成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研究会在北京高校图工委和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的倡导与支持下,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3所院校图书馆商议成立了北京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研究会。研究会的任务是: 1.介绍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的最新信息,宣传图书馆自动化的意义,交流图书馆自动化的经验。 2.组织自动化成果的展示、交流和推广,组织开展对共性问题的研究和公关,组织有益于各馆的协作协调活动。 3.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用户培训。 4.对高校图书馆的有关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 5.开展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协作。自动化研究会秘书处设在北京邮电学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弓仲韬,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是我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好友。他亲手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安平台城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他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8.
国企基层党支部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末梢神经,是党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领头雁、主心骨,其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基层党建的引领力和护航性.党支部书记只有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认识上找准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使业务能力真正得到锤炼,才能使党建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才能让企业在改...  相似文献   

9.
光桴 《浙江档案》2000,(7):37-38
自从1922年4月,团中央派俞秀松来杭建立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以后,杭州及宁波等各主要城市,纷纷建立党、团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此年9月成立,绍兴党团支部在1923年7月成立,中共宁波小组在1924年1月成立,12月成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到1926年,宁波、杭州、绍兴等地都成立了中共地委.在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前,全省有32个县建立党、团组织.这个时期,是浙江革命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20年4月20日,吉林省直机关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员王飞、张建宇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经过简单休整,重返工作岗位。吉林省档案馆党政处联合综合处、历史处、信息处党支部举行仪式,四个支部工作人员集体出迎,欢迎抗疫小伙伴回家。2020年2月,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吉林省档案馆积极响应省直机关工委有关部署,王飞、张建宇两位同志主动请缨加入省直机关党员志愿者突击队。  相似文献   

11.
1927年6月,杭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鸭兰村党支部诞生。这是目前有史可考的浙江杭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的成立拉开了浙江杭州农村革命斗争的序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铸就了以“矢志不渝九死无悔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为民情怀、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探路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鸭兰革命精神。新时代传承这一精神对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涵养新时代斗争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80年光辉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几个党小组,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300多万党员,领导着12亿多人口的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方民的领导核心.云南作为一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也在1926年11月成立了中共云南第一个特别支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支部生活>作为中共上海市委的党刊,1954年创刊,"文革"期间一度停刊,1980年重新出版.重新出版后的<支部生活>先是作为解放日报的一个部门,挂靠在解放日报社;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作为系列报刊之一,隶属于报业集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体制完全是编辑部门的建制.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我们成为二级核算单位,编辑部逐渐有了经营活动,但编辑部仍为非独立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14.
对我来讲,切身感受到广播宣传大有干头、大有作为,还是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开始的。1991年初夏,我接受了中央台军事部赋予的任务,到位于河南西部山区的某部红一连采写纪念建党七十周年的广播新闻。红一连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荣誉单位,当年,毛主席亲自在这个连队进行“支部建在连上”试点,与连队官兵一起就餐。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也与红一连官兵合影留念并题词勉励。红一连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创造了许多新的成绩,迈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报道:为全面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阿克苏边防支队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把“三关”,慎重发展,保质保量。一是注重“选拔关”。要求基层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按照“放开培养、程序发展”的办法好中选优并通过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从申请入党的官兵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二是严把“入口关”。要求基层党支部在接受预备党员时,认真组织支部成员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发展对象,并及时上报上级党委审查。三是紧扣“转正关”。在预备党员转正时,要求党委、支部在收到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后,及时进行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皖西学院土木学生二支部以"学生党支部管理学生模式"为载体,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的情况,阐述了实行"学生党支部管理学生模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习了山西日报支部工作的经验,办了三块墙报,一曰"东风"、一曰"红与专"、一曰"上游",作为党支部的机关报.为了互相竞赛,互相促进,委托三个专业部的党小组主办,每周一期.我们的墙报是在整风运动和四比竞赛的基础上,由写大字报发展起来的.创办以来,已显示了它的极大的作用.墙报推动了整风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以揭发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潘复生为中心的整风运动中,支部运用墙报推动了这个斗争.有的查根据、找事实来批判潘复生的反动本质;有的同志联系对报  相似文献   

18.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在该会成立之前,山西人谷思慎、王荫藩和何澄即分别于8月14日、8月20日入会,随后荣炳、景耀月、王用宾、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熙、荣福桐、井介福、崔潮、张呈样、丁致中、赵戴文等亦纷纷加入[1].其中,谷思慎被任命为同盟会总部执行部调查科负责人兼陕西会员入会主盟人,王荫藩、荣福桐、景耀月为山西会员入会主盟人[2].同盟会成立后即筹划在国内建立支部和分会,山西分会受国内北部支部(设烟台)领导,会址设东京,分会干事曾先后由谷思慎、王用宾、荣福桐担任.山西分会成立后便开始大力开展组织发展工作,一时之间在东京的山西籍留学生纷纷入会,仅1905-1906年入会且有据可查者就达50余人,居北方诸省之冠.对此,景梅九曾回忆说:"同盟会原来发起于南方同志,西北方面除了张溥泉外,最初加入的,还算山西人占了多数."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档案馆的资料库房中 ,收藏着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烽火》刊物创刊号。1935年 4月初 ,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派秦天真去安顺传达贵州地下党向党中央汇报与联系的情况 ,极大地鼓舞了安顺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 ,为了把革命活动开展得更加活跃 ,在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帮助下 ,建立了安顺县地下党支部 ,由谢速航任党支部书记 ,龙树黔为组织委员 ,陈汉民为宣传委员 ,支部隶属于省工委 ,随即根据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决定成立中共安顺县工作委员会 ,谢速航仍任工委书记 ,龙树黔、陈汉民仍分别担任组织、宣传委员。《烽火…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坐落在古运河畔,珍藏着古城无锡近百年来各种档案资料20多万卷册,有清朝同治年间的地契文书,民国时期无锡县旧政权档案,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无锡县委、青年团无锡支部的历史文件和无锡地区工运和学运的历史资料,有无锡解放以来全市150多个机关、单位的文书档案资料。馆藏中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印章、证章等实物档案2000多件,照片档案数千张,以及地方史志、家谱等。整个馆藏构成了无锡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这些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档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改革开放后,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