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奴役"一词在美国非裔小说家伊什梅尔·里德的小说《逃往加拿大》中有多重思想内涵。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奴役"不仅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状态和思想心态。在社会主流文化的长期界定和支配下,获得物质自由的黑人群体不能就此迷失本民族文化身份,迫切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二度解放。借助小说不同角色之口,里德对精神文化奴役带来的身份困境及可能的文化出路进行了探究。同时,他对历史背景的有意模糊更让小说具备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映射出黑人群体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拼贴式的元小说叙事话语,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严肃、残酷的战争主题与戏仿手法的对比产生了荒诞、滑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者的反战思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和莫言作品中的戏仿手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先锋作家选择戏仿的原因和文学史背景。在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文化里,戏仿是消解颠覆传统和经典的艺术游戏。中国的先锋作家们使用它进行创新的文学艺术实验、探求新的小说叙述方式。戏仿手法的运用反映出作家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变化,求新求变的文学追求,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迅历时十三年而创作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以鲜明的反文化、反传统、反理性的激进方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深刻质疑和大胆反叛。反讽与戏仿是后现代主义文本常用的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分析《故事新编》中大量运用的反讽与戏仿艺术,揭示其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惊人暗合,体现了文本的开放、多元、不确定性特征。进而阐释《故事新编》文本超越时代、跨越时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充满对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经典著作的改写和戏仿,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塑造了美国华裔文学的新传统。本文在后现代主义关照下,结合后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互文性、历史编撰元小说、多重叙事声音、碎片式叙事等解析其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洛丽塔》中,纳博科夫突破传统小说的窠臼,不仅取材大胆,而且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一方面使用大量的"造真"手段、过分渲染真实,让读者以为亨伯特真诚地忏悔了他痛苦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命名以及戏仿等艺术手法,自曝其虚构性质,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欲望的对象的女性形象,并有意模糊和将女性角色置于小说的背景以突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被客体化的地位;凸显男性形象,使众多的男性形象突出为张狂、喧嚣的欲望的主体,使之与模糊的女性形象成对照。通过戏仿和夸张的手法,卡特有意使文本中女性和男性形象都脱离了真实自然的人的形象,从而颠覆了父权制文化中的两性身份。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对作品的文化风貌的刻意追求也好,还是固有的文化修养的自然流露也罢,文化走进新时期文学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于是乎,一大批文化小说赫然立于文坛.汪曾祺小说亦在此列.汪曾祺小说中的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介入,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在他的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从而形成了其作品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本文仅对其小说中的儒道佛的表现、意义及其成因进行系统的论述,以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发掘这座艺术的宝藏.  相似文献   

10.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是最著名的当代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家之一,其专著《表意的猴子》是研究黑人文学的戏仿与互文不可或缺的文本。本文结合黑人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代表作《芒博琼博》,从"表意"的语言、"表意"的文本以及黑人文本间的"表意"与互文关系等对盖茨的理论进行梳理。本文认为,盖茨理论构建的偏颇之处,不在于其批评范式或政治性,而在于其对文本不确定性的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反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上颠倒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根本目标是为了快乐而自由地"创造",最合适的手段是模仿与戏拟.而当代中国的网络恶搞和"山寨"现象,从文字到视频再到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其本质也是为搞笑而戏仿,这些作品采用异于常规的话语方式,颠覆与解构了传统和权威,消解了作品的历史感、深度与距离,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现代主义的辉煌后,英美小说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文学枯竭"的声音,宣告小说形式已经用尽.然而,在此背景下,以福尔斯和巴塞尔姆为代表的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却在自己的作品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文学的再生之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白雪公主>等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叙事方式本身的解构,对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革新,从而实现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纳博科夫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小说的结构,布局异常复杂,内旋形的结构十分独特,就像是一个螺旋构建的螺旋。另外作者还使用戏仿、巧合、作品中嵌入作品等手段,使小说在结构上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缠绕,但又螺旋展开,内旋发展,体现了很强的自我意识性、虚构性和游戏性。在艺术创作中,纳博科夫坚信任何作品的独特性都在其独特的结构中。就是这种复杂而独特的结构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少有的超级原创性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白雪公主》运用"拼贴画"创作手法对19世纪初德国民间童话《白雪公主》进行了全面戏仿和彻底解构。他的"拼贴画"创作手法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主要审美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51-152
席卷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的电影产生了很大影响。《越光宝盒》是刘镇伟的又一恶搞力作,他就是运用拼贴、戏仿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完成了电影的拍摄。试探讨《越光宝盒》中的后现代元素,并对《越光宝盒》此类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形式主义多于深刻内涵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柯卉 《华章》2010,(18)
作为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戏仿,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本文试图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及主题四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以突出作者对传统认识方法所做的挑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19.
柳杉 《华章》2009,(20)
作为20世纪后半期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思潮,后现代主义几乎渗透到了当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也表明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传统观念的特殊的思维方式.约翰·巴思在其早期作品中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和现代主义写作风格的影响,巴斯的头两部小说<漂浮的歌剧>(1956)和<路的尽头>55(1958)以戏仿的形式来处理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观念,作品以虚无主义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哲学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革新思想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在人物、叙事等方面均戏仿格林同名童话.他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通过碎片和拼贴等手法,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生存现状和现代人心声的作品.童话在巴塞尔姆的喜剧性戏仿下,遭到了嘲笑但也获得了新生.古老的童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