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车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摘自《参…  相似文献   

2.
读父亲     
父亲是一个挺深沉的人。记得在小学时我第一次拿到“双百分”,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给父亲看,喜滋滋地等待着父亲的表扬,谁知父亲一句略显冷淡的“下次继续努力”,令我大失所望。那时我还小,并没有从那句话中读出父亲那一刻是多么骄傲。现在长大了,才真正地读懂了父亲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3.
前年冬天,父亲住院了,为了联系方便,我就给他配了部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脸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对每一个病友说:“我的新手机。”仿佛为了强调似的说:“我女儿买来的。”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的号码。我以为手机对于父亲而言,只是“便携式电话”而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拨打接听就相当不错了。父亲在城里住院,我在乡下上班。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一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三句就挂了电话,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父亲有时也给我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精力好多了,你放心。”然后就是1床出院了,2床恶化了,3床换了保姆之类的鸡毛蒜皮。我常常粗暴地打断他的话,说:“通话费很贵的,我挂了。”那个周末去看父亲,他像是乞求一般地说:“我听说发短消息便宜,你教我发短消息吧!”我例行公事地给他演示了一遍,说:“你有空就慢慢琢磨吧!”没过多久,我的手机“嘀”了一声,原来是父亲的短消息发过来了。父亲呵呵笑着说:“以后挂吊瓶的时候,我就给你发短消息。”父亲说到做到,我的手机像热线一样忙。他在短消息里告诉我他用上新药了,主治医生来看过他了,食欲很好,睡眠也不错……当然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4.
马车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声之外,你还听到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江苏金湖县实验中学杨晓芬…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手     
我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自豪地对同学说:“他是我的父亲!”说完,我拉起了父亲的伤手,放在脸上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牙缝里溜出了两个字。  相似文献   

7.
空马车     
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相似文献   

8.
理解是爱父亲爱生母,但父亲更理解生母;后母爱父亲,但后母更理解父亲;女儿也最终理解了父亲,更加深爱自己的父亲;理解,使得一家人其乐融融。故我高呼“理解是爱”。接着,教学课文《我的担心》,我又精心设计了朗读环节,整个课堂到处弥散着爱的气息……我轻问“:今晚,你将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妈妈?”“我妈妈老是腰疼,今晚我帮她捶捶腰。”“我帮爸妈拿拖鞋。”“我对爸爸妈妈说声‘谢谢’。”“我喝完妈妈为我冲的豆浆。”“我早点睡觉。”“我收拾好自己的书桌。”……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板书:担心是爱而后,我又补充了2003年3月红版《青年文…  相似文献   

9.
“老李”     
老李是我的父亲,一个让我在爱心下成长的父亲。 老李很不会幽默,每当我在家里大呼小叫地喊着“老李,老李!”时,他总是无奈地摇摇头。而若是在公众场合,他则会强装严肃,却又底气不足地小声嘀咕:“别这么叫,我可是你的父亲!”不过,父亲的这种反应让我更觉出他的可爱,于是,我竟改不过口来,就这么“老李,老李”地叫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10.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文章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关爱。虽然课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细细读来,仿佛回味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一个童话。一个温暖的冬日,阳光柔和地照着。孩子们一字一句认真地品读课文。我轻轻地问“:读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举起手来,有的说“:父亲是个很爱鸟的人。”有的说:“父亲是个善良的人。”还有的说“:父亲很喜欢鸟,但他不是一个猎人。”这时,传来一声嘀咕“:说不定父亲以前是个猎人。”话语很轻,却像一颗炸弹扔在了祥和的教室里,我也颇受震…  相似文献   

11.
一生的陪伴     
每当朋友们谈及父亲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默默地听着她们眉飞色舞地攀比夸耀。我害怕别人问到我的父亲。但有一次她们却执意要我说说我和父亲的事,拗不过她们再三追问,我小声说:“小时候,爸爸领着我去放风筝。”之后,我便沉默了。“后来呢?”她们焦急地问。我只好抱歉地回答:“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我们都很开心。”她们叹着气,走开了,我则自惭形秽地坐在教室里,仔细地回想着我与父亲的事。但模糊的记忆中,却真的只有父亲带着我放风筝的那件事了。那是我七八岁的一个春天,那天很晴朗,蓝蓝的天空,绵绵的白云。父亲扯着线,让风筝飞得老高…  相似文献   

12.
忆起父亲     
父亲生日这天,我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了。我想象着,父亲会激动地拿着报刊对邻居说:“看,这是我丫头写的。”和我出生时一样,那时,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要向全村人报喜,我的出生并没有给爷爷奶奶带来多少欢喜,可父亲无论到哪家去报喜,都会激动地对大伙说:“生了个丫头。”大伙儿就笑了,都说:“哄我们吧!是丫头还这么高兴呢,不是儿子才怪呢。”我知道在父亲心中,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是他的宝贝,一直以来,父亲只有我一个孩子。父亲生日前一天,我打电话给母亲,我问母亲:“知道明天是啥日子吗?”母亲说:“冬月初一,你爸生日。”…  相似文献   

13.
直到父亲病故的那一天,悲痛之余,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给父亲的两个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他老人家就离我而去了。父亲是个文学爱好者,是单位有名的“笔杆子”。上中学时,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学基因”,我的作文写得不错,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记得那时我总是把“范文”带回家骄傲地拿给父亲看。他会高兴地说:“写得很好!儿子随爸,是块好料。爸有个心愿,期待你的文章有朝一日能变成铅字发表。”我自豪地保证:“爸你放心,总有一天,您儿子会把发表的大作拿给您看!”父亲连连点头:“好!好!爸爸期待着这一天。”可…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2007,(Z1)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个弯道处停了下来。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  相似文献   

15.
灵犀     
那天,我接完成绩报告单,从学校回到家里,将铺盖卷儿随地一扔。觉得有些累,便坐在椅子上休息。“起来,去洗澡。”父亲的话又冷又硬,令人生畏。“要是有洗澡间就好了。”我一边懒洋洋地站起来一边想。父亲提着两桶水,走在我前面,冷不丁地回头问我:“这次考试总分多少?”这几年来,我听到父亲这样的询问,已经不知多少次了。“五百八十三。”我的语气似乎很平静。“年级第一名是多少?”“五百八十三。”“有几科是第一?”“全是!”我偷偷地瞟了父亲一眼,想从他那儿得到赞赏。“你知道全市第一名是多少吗?全国第一名是多少吗?”劈头盖脸的问话,像…  相似文献   

16.
农家·农人     
家是农家,人是农人。夕阳在山,燃烧成火的模样。父亲站在村外那条斜坡上努力地朝路口张望——父亲又在等我归来了。不识字的他竟精确算出了我回家的日子。我远远见了,心里一酸,便飞跑过去。那边,父亲早已快步下了坡。“累了吧?”父亲接过我的背包。“不累。”我和父亲并肩走着,竟高出他许多。  相似文献   

17.
1978年的金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成了父亲眼中的读书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父亲单纯地认为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我上学了,已经有了知识,就应该会读书。于是,在我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就开始或借或买地给我找来了或薄或厚的各种书籍,让我在油灯下苦读。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连书上的字还认不全,只能半猜半会、磕磕巴巴地“读”书。至于书的内容,我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塞进脑袋里。实际上,那时候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猜书”。尽管如此,但是在父亲的心目中我已经是…  相似文献   

18.
周黎明 《山东教育》2011,(7):117-119
1975年秋天。 有一天,我正在地里跟着公社里开来的大“东方红”拖拉机,看它耕地。父亲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你也不小了,走,跟我上学去吧。”我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有点害怕。父亲就说:“上学就是老些小孩在一块玩儿。”我这才半信半疑地让父亲牵着手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19.
无声的爱     
前不久,我在《经典美文》杂志中,看到张建伟写的《哑巴父亲哑巴爱》。文中非亲生的哑巴父亲,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包容着“我”的一切,用残疾的躯体托起“我”的希望。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给人以心灵的感憾和洗涤。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哑巴父亲”用特殊的“哑巴爱”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我也曾见到过一位“哑巴”父亲,每当上学和放学时,他就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忘情地关注着他的“哑巴”孩子。若是看见了教他孩子的老师,一定乐呵呵地从衣兜里翻出“好东西”硬塞过去,不亦乐乎地作揖、比划,嘴里还“哇哇”地说个不停,时而退求,时而感谢……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每当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哑父”的影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尼采     
“爸,我想买几本书,明天去一趟新华书店……” “什么书?” 父亲从漫不经心的翻阅里抬起头来。“尼采……” 我准备再说些什么,却发现父亲的眼里闪烁了一丝光芒。“尼采的书我有,只是你这个年龄,怕是读不懂”。话虽如此,他却欣喜地马上下了床,有些兴奋地示意我跟他去了阁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