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多次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报道曾出自他的笔下,西安晚报多次影响轰动的征是由他参与策划负责编发,他的论、编写的书以及参与主编的丛书有半人高,他主创撰稿的电视片列入国家九五重点项目规划,他是报人,又被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去年l0月31日,陕西省新闻工作协会和西安日报社联合举办了《郭兴专家学型新闻之路》研讨会,对他的作品和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号召全省新闻工作向郭兴同志学习,走专家学型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03,(5):12-13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信集团信息技术总监殷一平是国内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之一,他曾担任原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局长数年,在任职期间,致力于推动数据通信业的发展,他推动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他认为数据通信是电信业务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而做好数据业务关键是为行业、企业用户开发出可行的应用,他认为谁能够抓住大用户,谁就能抓住数据业务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楼小毅 《传媒观察》2005,(12):61-62
方汉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专家,是带博士生的导师。他从50年代开始就从事邵飘萍的研究,半个多世纪来他投入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蕙孙先生是福建师大历史系的著名教授、文化史专家。他1909年7月1日出生于北京,1996年3月20日病逝于福州市,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5.
马应章研究员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下属ERP专委会主任。MIS专委会副主任,是国内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老一辈专家,也是信息化工程监理专家,正参与制订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的总体组工作,有丰富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本文通过他从业IT关注IT标准的所为和深中肯綮的简述,充分揭示标准对于IT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罗尔纲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太平天国史学专家。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与充分利用图书馆不无关系。他在南京图书馆拉网式地普查和搜集太平天国史料的作法,是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7.
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专家,他思想敏锐,著作丰硕。阅读他的著作,颇有新见迭现,解饿解渴之感。阅读他的新著《新教育之思》(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和强烈。  相似文献   

8.
编辑出版家叶籁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卿 《出版史料》2007,(4):107-111
叶籁士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了,我十分怀念他。他是我国语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前辈,著名的语言文字专家和文字改革活动家,我国世界语运动的创导者和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语文事业和文字改革工作。他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在开创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上,同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有幸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他质朴淳厚、光明磊落的品格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稳重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使我深受感染和教益。  相似文献   

9.
报纸上说,贝克汉姆有一些毛病,喜欢花费几个小时反反复复摆放家具,“假如冰箱里有三罐可乐,那么他会扔掉一罐,因为他认为三个是不对称的。”即使旅馆下榻,也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摆放得符合自己的要求才入住。贝克汉姆也坦率承认,他患上了强迫症。没错,专家也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10.
王重民先生对目录学、敦煌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文献学家、敦煌学专家。他一生勤奋治学,孜孜不倦,著述甚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非凡的学术成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本文仅简单回顾其生平及在目录学、敦煌学研究领域的贡献,以期对后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西汉编辑家刘向刘向(约前77~前6)是西汉的编辑家。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皇族后裔。成帝河平三年(前26),他与任宏、尹咸、李柱国等专家奉命整理编校皇家图书馆藏书。据载,他编校古籍的做法是:广收众本,相互补充,修别篇章,校雠讹文脱简,决定书名。...  相似文献   

12.
高教期刊编辑的“专家”素质彭希京搞编辑的人都喜欢自喻为“杂家”,即博学多闻。近年来,更有人提出编辑应成为学者型的。1995年中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学术年会纪要指出,“高教期刊的编辑人员应当是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一方面他应当是高教研究的专家,应当在科研...  相似文献   

13.
前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丁贵堂是建国后的第一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署长孔原)。他是辽宁海城人,有名的海关专家,1962年在北京病逝。丁贵堂早年留学英国,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总税务司。1937年12月上海和南京相继陷敌,他因海关在上海外滩,没有随政府西迁重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他身陷孤岛,闭门谢客,日寇一再要他出山,他坚决拒绝,称病不出,保持了民族气节。一、缪秋杰给丁贵堂的信丁贵堂是1943年春从上海脱险的,帮助他脱险的是年方27岁的在盐务总局工作的朱德君。她的父亲是国内有名…  相似文献   

14.
善捉“刺猬”的人──记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詹国枢张熠,王炳尧近年来,一个人的名字在新闻界、企业界和经济界越叫越响。有人专门收集他的文章;有人称他是“经济学家”“物价专家”;中央党校把创始的数篇文章纳入高级干部的学习材料;李瑞环同志看了他参与采写的...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著名的图书馆学、图书馆教育学专家──康·依·阿布拉莫夫王桂香(中国社会科学院)康·依·阿布拉莫夫()教授是俄罗斯联邦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40多年,自1960年起一直担任国立莫斯科文化学院(其前身为莫斯科图书馆学院,成立于1...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家有一名帖,可冠为收藏家。江西省南昌市的民间收藏家詹福寿,二十多年来收集了三百余幅古代碑帖,其中仅“书圣”王羲之的碑帖精品就有六十多幅,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詹福寿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的藏品得到了文博界许多专家的认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新、杨伯达、杨臣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史树青、杨仁恺等都对他的藏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吕济民还专门为詹福寿题词:“收藏唯精,博物求索。”偶得《宗鉴堂法书》碑帖庐山脚下有一座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所建别墅,后来王离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便…  相似文献   

17.
7自23日下午,来自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中国新闻学院徐占■教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文仁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建明教授等新闻学专家,在访问《华西都市报》后,应本刊邀请采编辑部指导工作,就有关办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办好本刊提出了宝贵意见。本刊主编何光珽首先同专家们介绍了刊物的有关情况,专家们才能有机会进行这种交流感到高兴。蓝鸿文教授从《新闻界》杂志创办之初,就对刊物的发展给予了关心与支持,有份特殊的情结。他说:对《新闻界》杂志,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近年来越办越好。接着他…  相似文献   

18.
悠然说南山     
《中国广播》2005,(4):58-59
回首2003广东抗击“非典”这段感天动地的历史,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请听广东台记者钟翠萍、徐婉玲、万准、王坚、孙景燕采制的新闻专题:《悠然说南山》。  相似文献   

19.
《海南档案》2006,(4):45-45
很多专家警告,不可当众责骂部属(这是大忌),但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老先生的某名部属,谈到他被松下老先生当众严厉责骂的经历时说,当时不但完全没有反感,反而让他产生很深刻的反省,士气也更加提振。他说,关键就在老先生的开头是:“像你这样的人,竟然犯下这样愚蠢的错误.实在不可原谅!”  相似文献   

20.
当我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学习刘义权——这位解放军优秀档案专家、人生核心价值的践行者的时候,不禁为他默默无闻又孜孜以求的生命旋律所感动,也不禁为他持之以恒又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所折服。的确,一个恪守了38年被称作枯燥事业而无怨无悔的人,我们用“伟大”这个神圣的字眼去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但更让我感动的,则是他在一朝一夕的不经意间所彰显和透露出来的更加伟大的精神——平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