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汉代《盐铁论》集中了西汉晚期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对武帝时期商业统制等经济政策利弊的争论,这些争论充分反映了汉代中央和民间两派在农商本末、经济干预与放任等政策问题上的显著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争论所表现的表面分歧之下,汉代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实质上却都秉持了农本的价值原则,《盐铁论》也集中反映了汉代社会丰富的农本思想、观念。汉代社会的农本原则为历代所延续,成为国家进行商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尺度,从而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农商结合,商业为辅的基本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2.
《盐铁论》包含有大夫与贤良文学关于为官哲学的辩论,反映了西汉中期政治中兴利活动导致的官本位哲学,以及西汉士人以儒学为基础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3.
《盐铁论》包含有大夫与贤良文学关于为官哲学的辩论,反映了西汉中期政治中兴利活动导致的官本位哲学,以及西汉士人以儒学为基础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汉桓宽整理编撰的《盐铁论》,记录了汉宣帝时盐铁会议的争论内容,反映了西汉前、中期以经济为主的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五十年代,郭沫若曾校订全书,并作了一些注释,分段标点,眉目清楚,便于阅读,取名《盐铁论读本》。这不仅有利于这一重要古籍的普及,而且在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上给我们后学作了一个示范,读后颇受启发。但在阅读中也发现在文字的增删改动上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郭老在《读本》序言中也说:“书中依然还有一些难  相似文献   

5.
《盐铁论》被动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汉语的一份有价值的材料。以前曾有学者对《盐铁论》一书的被动式作过研究,我们调查发现《盐铁论》被动式的面貌和前人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文章通过穷尽调查和定量定性分析,对《盐铁论》的被动式进行比较详细的描写,并试图对已有成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自先秦至西汉中期,贞节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宽到严的发展。从《史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变化过程:春秋至战国中期,中国文化里没有贞节的概念;从秦始皇开始,对贞节的要求成为法律条文;西汉是贞节观由宽转严的变型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9.
林松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3):116-119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盐铁论》中的语气副词可以分为四个小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为古汉语语气副词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活质量提升过程是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文明化、情趣化、高尚化的过程。它既要求人们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心灵秩序的建构,同时又引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建构生活秩序与营造生态秩序。因此,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秩序建构价值,体现为现代人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培育和滋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在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中提高精神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和谐宁静的心灵秩序生成中建构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12.
把山歌纳入现代文明范畴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体系的同时,须意识到现代想象重新建构的关于歌俗的历史书写,并不足以体现山歌之风的整体内涵及社会意义。具体地域社会生活中的对歌风俗是具体人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仪式性且流动变化着的群体活动,人们在对歌中历史性地呈现着地方社会观念及结构的"变"与"不变"的内容。研究中只有还原山歌与人群、社会及历史之间真实的联系,才能体会到山歌之风对现代社会更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禁忌的成因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族的传统禁忌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二者相依共存。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体文明和社会客体文明。社会主体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经济之间矛盾,才能使其成为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社会客体文明主要体现在农民观念更新、各方关系和谐、农村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为文明等。只有实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客体文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幸福快乐是人的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快乐性格则是人的一种积极愉悦的性格类型,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家庭与社会和谐以及事业成功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快乐性格是在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经由社会环境条件合力塑造的,因而是可以也需要加以培养和发展的。培养快乐性格的基本方略是内因和外因相互配合、自我培养和社会培养协同作用,其中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也需要个体加强自身修养、确定人生目标和树立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庄子在洞察社会现实之后,指出人生中充满人与自我、人与外物的矛盾,而所有社会困境均是人力所无法扭转之必然。为此,庄子只好以“命”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主张人要安命无为。庄子认为,人虽在社会中生活,但要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具体处世原则,主张过一种超脱世外、又混迹世中的游世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从"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耻感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性格方面的体现,乐观精神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孟子伦理的基本内容。认为孟子伦理不仅在理论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维吾尔谚语中有关女性的丰富多彩的谚语为依据,分析维吾尔族对女性带有时而赞美、时而贬损色彩的矛盾的看法,说明历史上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和评价,指出这种矛盾的看法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家庭生活的深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个人财富差距逐渐拉大,研究影响社会财富分配的原因对于缩小财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人与人之间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天赋、技能、智力等方面自然差异的结果。对人生正面影响机会、负面影响挫折与个体间交互的社交等因素进行建模与分析。将机会、挫折与社交能力作为影响财富积累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基于代理的方法进行仿真,量化实际的机遇、挫折和社交能力在成功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提出“社交—机会”(SO)模型。对一批工作年限为40年的人群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机会在成功个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可以部分弥补挫折对个人造成的打击,且重要性优于社交能力。同时,社交能力强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取得成功。机会和挫折在个人成功中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初始敏感性,早期出现机会较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现实的调查并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分析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及其特征和表现形式,以便人们更客观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