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国文摘报研究会统计:目前,我国文摘类报纸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纸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左右,拥有读者过亿。文摘报已成为我国报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文摘”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报纸上占了一席之地。 文摘是沟通读者与原始文献的桥梁,它是信息量密集的一种情报源。报纸文摘版是报中之报,以其导向正确、信息丰富、视野开阔及短小精悍,摄取报刊中的有价值的大量信息,浓缩成一批精品奉献给读者。 报刊文摘对读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吸引力,但报纸的文摘版究竟应由哪个部门搞?定位何方?目前,在报社系统内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据《中国新闻资料学会会刊》报道,我国新闻界重视新闻资料事业的发展,在开发利用新闻资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羊城晚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单位资料室都承担了文摘、信息性质的报刊专版。如《每周文摘》、《报刊文  相似文献   

2.
《羊城晚报》的头版,在全国新闻界中是有些名气的。《羊城晚报》每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以上,居全国晚报之首,在省市级报纸中它所拥有的读者亦是最多的。不少读者认为,如今的《羊城晚报》四个版中最虎虎有生气的是头版,《羊城晚报》的头版新闻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不独广州人爱看它,其它省市的读者亦常从中得到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一张报纸,能以头版新闻打响,这不仅在晚报之中属难能可贵,在日报中也是不太多见的。最近,我们助教进修班师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报纸版面扩张,不少地方报纸的国际新闻版都开设了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专版,有的报纸以“国际焦点“命名,也有叫“环球聚焦”、“国际专题”等等,《羊城晚报》则称为“环球视点”。尽管各报版面的命名不同,选题与操作手法也各有侧重,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专版。如何搞好国际专题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读者本位”—羊城报业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的读者实在眼福不浅,接触的新闻信息之多,在当代中国可谓首 屈一指:北京、上海的报纸、电视、广播随时可以阅读和收看;而香港和澳门的电视和报纸更是铺天盖地,收视极为方便;当然新闻信息的主渠道还是广州的“三大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及其系列报和“三大台”(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广州电视台)。这种态势一方面为广州新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无形中也增加了广州新闻媒介的压力,加剧了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 正是在这种态势之下,广州三大报特别是羊城晚报,在正确履行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在都市类报纸的内容结构中,城市新闻一直是报纸实现本土化策略的核心板块,也是报纸区域化扩张的重要突破口。但是随着传媒竞争环境的转变和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增长,城市新闻的传统属性和生产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城市新闻是应该以刊发传统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广州街头,常见午休过后,许多居民搬一小凳坐在门口,翘首以待羊城晚报。这番情景,说明了读者对羊城晚报的喜爱。这个报纸去年2月复刊时,发行21万份,目前已增至九十多万份。羊城晚报为什么受读者欢迎?就我在晚报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努力提高新闻时效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8.
谢智  陈边 《新闻前哨》2001,(8):36-3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新闻报道成为各报争夺读者的“王牌”之一。纵观当今国内主流报纸,国际新闻报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报纸每天的国际新闻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版面空间,有的报纸重大国际新闻安排上一版成为常态,使报纸的信息量增加,可读性增强。应该说,由于稿源渠道相对增多,办报人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各报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使得目前的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之及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但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国际新闻报道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些报纸、有些报…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大视野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成为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如何将硬性的国际新闻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有效信息,是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报纸新闻信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明细.一种向读者传达经济、文化、社会各种服务及各类商品供求的信息文章.频繁出现在各地市场类报纸新闻版上。  相似文献   

11.
学会评报     
评报,就是评论报纸,研究新闻业务。许多通讯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眼睛只盯在写作技巧上,殊不知学会评报,是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评稿的内容和范围1、评消息。报纸是新闻纸,是以发消息为主的。我们首先可以看报纸上发的消息数量多不多,对读者提供的信息广不广。《羊城晚报》一版的消息短而且多,平均每天二十二条左右,高出同类版面的报纸。还要看消息快不快,写得好不好,有哪些新的突破。2、评报纸上的言论。言论代表着编辑部的声音。我们可以评论它的针对性强不强,写得活不活,  相似文献   

12.
杨晓晖 《新闻记者》2007,(10):37-39
报纸的专刊,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知识领域日趋专业化、读者需求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不同的读者对信息的"摄入"有不同的需求。除了阅读新闻版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体、国际等方面新闻,或者散文随笔类文艺性副刊外,越来越多的读者也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刊。报纸固然要注意读者的"共同兴趣",所刊登的内容尽可能"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3.
(一)世纪之交,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回归本原:新闻竞争。新闻竞争的原动力推动着报纸新闻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机关报纷纷亮出旗帜:增强新闻性,强化“新闻纸”的传播功能。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标志之———扩充新闻版几乎所有的报纸在扩版问题上更趋理性,着眼于满足读者需求和培育广告市场,对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是容量增大,新闻版一般达到了8-12个版,占报纸版面(12-16个版)的2/3。广州日报新闻版扩充数量更大,每天有5个要闻版、3个国际新闻版、3个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新闻版、两个港澳台新闻版和…  相似文献   

14.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越来越明显,现在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国际新闻版成为各家报纸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阵地。这就要求编辑把国际新闻版制作得内容丰富多彩,版式变化多样,以吸引读者。 翻开10年前的报纸,便会发现国际新闻图片少得可怜。而一张报纸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新闻图片的高度重视和大胆运用。因  相似文献   

16.
核心阅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报纸读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不会满足于了解本地新闻,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投向全球。故而,办好国内国际新闻版,对于想赢得读者青睐的报纸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由于新闻来源、供稿渠道的趋同,同城几张报纸的国内国际新闻内容重复,成了读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只有在版面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追求个性化,方能避免国内国际新闻版的同质化。一、像画家一样,捕捉图片"特质"追求报纸版面个性化,就要给读者以强烈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报纸地位和作用也将引起重要变化,报纸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宣传工具转向既有政治属性又具有第三产业特性信息服务传媒的转变。报纸在我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同时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它采制新闻,传播新闻,读者接受新闻信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  相似文献   

18.
巩固核心受众群体强化新闻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昆 《青年记者》2003,(9):39-40
在新闻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管报纸越来越多,报纸越办越厚,报纸名称迥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信息的多元化,而竞争的结局却是你增版面我降价,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是读者受  相似文献   

19.
刘硕 《中国记者》2012,(10):118-119
高度重视 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悉尼先驱早报》(SMH)每日发行约50万份,其新闻网站的日点击率已达到500万.据SMH隶属的费尔法克斯传媒集团最新统计,在澳洲纸质媒体读者占23%,网络和手机终端读者占77%.可见未来澳洲乃至全球传媒业发展的趋势是:电子报纸、杂志加互动电视、广播加网络.澳大利亚传媒人认为,未来五至十年将有609的报纸停刊或停止印刷发行,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通过电脑或手机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的1982年元旦,羊城晚报启用读者来电专用电话76887,并开设《读者今天来电》专栏。这一“破茧”之举引发全国报纸争相设立读者报料电话,新闻线人由此出现。时至今日,新闻线人的队伍日趋扩大,他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媒体的顺风耳、千里眼。新闻线人的产生,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提供、新闻制作流程由传媒包办的传统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兴起,新闻线人捕捉线索变得越来越容易,提供的线索内容也越来越生动和丰富。然而,我们在关注新闻线人给新闻生产特别是丰富信源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同时,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提供的信息的甄别,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队伍的管理,不为一味迎合读者而降低媒体的品位,是媒体人面临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