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大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的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方面的制度文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国内外高校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制度在制定的政策依据、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调查处理机制、救济措施、对预防和教育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高校要完善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制度,加强对学术不端问题的相关立法,明确科学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判断标准,细化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措施,健全学术不端处理的救济条款,完善学术不端预防教育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校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归纳为剽窃、作弊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三类。美国高校将学术不端行为分为一般学术不端行为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美国高校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程序、处罚办法、申述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这对我国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成因,并探究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术监督机制弱化、学术查处机制虚化是当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制度原因,同时从名利诱惑、成本博弈及道德缺失等学术主体的三个角度论证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原因,以期加强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促进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其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和障碍。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根本价值标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体制机制,消除学术不端的制度缺陷;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完善监督惩戒机制,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和各高校出台了一些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为防止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绝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从研究生科研素质、导师职责和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效预防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愈来愈引起各界关注,对学术诚信制度的规范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在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有一套完整的政策程序做保障,对教员及学生的行为进行规约和监督。文章通过解读和评析麻省理工学院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政策文本.得出对我国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文本没有对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二、将调查的权力下放到院系学术委员会不利于调查的开展;三、质询和调查两个重要程序宽泛笼统,不易操作等.而乔治·华盛顿大学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知识论视域下,博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下的知识获得既非直接性知识获得,也不是间接性知识获得。预防博士生研究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提高其自身修养以反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基本功训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加强高校对学术的管理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借鉴他国经验以规范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抄袭、剽窃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包括一些名校在内的高校中频频出现,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重任的高校,已经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发地、重灾区。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一般性价值。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表征的深入分析和界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应当区分开的几个相似概念入手,初步构建了认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并提出应当从量化上进一步明确衡量"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描述了军校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为我院研究生,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学术不端行为表现的辨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手段的了解、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分析军校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把军校研究生招生关、增加研究生导师指导时间和精力、制定惩罚措施以及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军校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这对提高军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