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五年的乡下生活使小玛丽养成了在泥地上爬行翻滚,脏手脏脚随身涂抹的习惯,五岁的她终于被父母接回城里,然而,无论如何呵斥教导,她的随地翻滚、随身涂抹的习惯还是没能改掉。一次,玛丽又在楼梯入口遭受批评,邻居凯瑟林拿着自己小时候未曾穿过的一件漂亮的连衣裙送给了小玛丽,并且告诉她说她长得真漂亮,她应该穿这件美丽的连衣裙。从此,玛丽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不再随身涂抹,渐渐地养成了爱惜衣服、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四五年的乡下生活使小玛丽养成了在泥地上爬行翻滚,脏手脏脚随身涂抹的习惯,五岁的她终于被父母接回城里,然而,无论如何呵斥教导,她的随地翻滚、随身涂抹的习惯还是没能改掉。一次,玛丽又在楼梯入口遭受批评,邻居凯瑟林拿着自己小时候未曾穿过的一件漂亮的连衣裙送给了小玛丽,并且告诉她说她长得真漂亮,她应该穿这件美丽的连衣裙。从此,玛丽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不再随身涂抹,渐渐地养成了爱惜衣服、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一位作家曾说过:“写作的最高技巧乃是无技巧。”而教育的最高技巧又是什么呢?是否可以说,对那个“不知如何教育”的女孩而…  相似文献   

3.
小玛丽是一位在波兰华沙小学读书的女孩。这天,她沮丧极了,因为她在下午的考试中只得了两个蓝色的“C”,这是她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相似文献   

4.
梦的衣裳     
梦有很多衣裳:粉色的连衣裙、黑色的长袍、绿色的T恤、蓝色的短裤……而且每件衣裳都有魔法。梦今晚要去拜访一个小女孩,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一  相似文献   

5.
内尔的妈妈     
小兔子内尔和她的朋友莉莉正在看照片。莉莉:这是你妈妈吗?内尔:不是。这是我姑姑。我妈妈戴眼镜。莉莉:这是你妈妈吗?内尔:不是。我妈妈喜欢蓝色的连衣裙。莉莉:哦,这一定是你的妈妈了。内尔:是的,这是我的妈妈。莉莉: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是厨师吗?  相似文献   

6.
春天在哪里     
美丽的连衣裙 作品点评:每一个公主都有一件自己喜欢的裙子。豌豆的连衣裙十分的时尚.准确的造型.邻近色的调和与运用,加上深深浅浅的蓝色,让漂亮的裙子更加的突出.令人耳目一新,所画颜色的细致足以告诉大家。豌豆是多么的喜欢这件连衣裙。  相似文献   

7.
《奇异的插曲》奠定了奥尼尔作为重要剧作家的地位。在该剧中,奥尼尔多角度地描写主人公尼娜对清教主义思想的大胆突破及对现代人生幸福生活进行的大胆追求。剧本塑造了一位充满人格魅力、不向命运屈服的女性。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注定了尼娜无助的人生,男权的统治迫使尼娜不得不放弃自我,接受男权社会为女性设计的命定的出路。同时,尼娜自身的弱点,尤其是她病态的占有欲加剧了她自己的悲剧结局。梳理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奥尼尔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尼娜的孩子在9岁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和奶奶给她做了一块很大的生日甜饼,然后,请尼娜的同学来给她庆贺生日。那天,妈妈特意在桌上铺了一块新桌布,小同学陆续都来了。这时,尼娜对母亲说:“奶奶吃饭的时候,手老是颤抖,勺子放不到嘴里去,会把汤洒在新桌布上,同学们也会笑话我,今天是不是别让奶奶与我们一桌吃饭了。”母亲觉得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错误的,但今天是她的生日,小朋友们都到了,怎么办呢?最后,这位母亲很果断地决定,打骂没有必要,但教育必不可少,她对尼娜的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9.
读过小说《复活》的人,想必都记得那些描写被流放的革命者的章节.他们当中,有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年轻女子玛丽亚·巴甫洛夫娜·谢金尼娜.正是她在监狱里首先对女囚犯玛丝洛娃表示关切,并促进了卡秋莎精神上的复活.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描写的那样,她是一个“体态丰满,面色红润,相貌美丽的姑娘.长着一双大眼睛,穿着灰色的连衣裙,披着短披肩……这个姑娘处处都长得很美丽;那双又大又白的手,那波浪似的短发,那端正的鼻子和嘴唇……不过,她脸上最动人的地方,却是那双羔羊般的褐色眼睛,善良而又真诚.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6,(3)
有一个女生,留学美国前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她长相平平,做事平平,做人也平平。总之,站在人堆儿里,如果她不说话,谁也不会注意到她的存在。但她留学美国三年后回来,整个人却脱胎换骨似地变了:头发烫得卷卷的,眉毛修得细细的,眼线画成淡淡的蓝色,涂着玫瑰色的口红,穿着开叉的时髦连衣裙,在同学会上端着酒杯步态婀娜地走过,香气袭人。她一改以往那种卑微羞涩的样子,在人群中轻松  相似文献   

11.
玫瑰,爸爸爱你单身妈妈在德国并不少见,玛丽就是其中一个。单身妈妈很辛苦,但玛丽和女儿玫瑰还是生活得很快乐。由于在很多的时间里玫瑰不能与她爸爸在一起,所以我几次提醒傻傻爸爸别在玫瑰和玛丽面前太过忘情地表现出他们父子俩的亲密。先生有点委屈,说我限制他的父爱。我告诉他,你替玫瑰想想吧,万一她向玛丽哭闹着要爸爸,玛丽该怎么办。先生想想也有道理,虽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玛丽似乎感觉到了,有天她笑着对我说:“微笑,其实你们不必这么小心,玫瑰她不会在意的,她有父爱。”顾及她的处境,我本不想让她知道我的想法,担心会伤她的自尊,但…  相似文献   

12.
尼娜之家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法国民间有许多庇护战争孤儿的收留所,“尼娜之家”便是其中的一个,尼娜女士和她的丈夫、朋友一起,竭尽全力为这些身心受到战争伤害的孩子营造一个“家”,虽然生活艰难,但孩子们还是慢慢恢复了健康和活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奇异的插曲》这部奥尼尔著名剧作中的女主人公,尼娜与生命中五个男人之间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她同时扮演女儿、情人、妻子和母亲这四种角色,但是由于缺乏灵活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贪婪的占有欲,她始终处于角色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痛苦之中。本文从角色冲突的视角分析尼娜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4.
故事梗概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玛丽从小和父母生活在印度,由于父母热衷于各类聚会疏忽了对她的照顾,使得玛丽从小性格孤僻。一场地震夺走了玛丽父母的生命,无奈之下她只得独自来到英国,等待亲属的领养。  相似文献   

15.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5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1891年的冬天,玛丽只身踏上去巴黎求学的旅途。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非常刻苦。很快,她便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老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玛丽过着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突然晕倒在地。玛丽的姐夫是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赶来时,玛丽已…  相似文献   

16.
春加拉湖     
很久以前,山顶上住着一户人家,有一个叫玛丽莱德的女孩儿,大家都叫她玛丽。这天,玛丽正在想着圣诞节能不能得到一件称心的礼物,突然,她听到自己家山羊"咩咩"的叫声,玛丽跑过去喊道:"妈妈,妈  相似文献   

17.
刘茜 《湖南教育》2014,(4):20-22
正2013年7月6日下午,舒晚秀走在长沙的人流中。烈日炎炎,身穿一条蓝色碎花连衣裙的她,看到一些面善的人,都会走上前去拉着别人交谈。在熙来攘往的马路上,十个从舒晚秀身边走过的人,九个对她避而远之,生怕惹上什么麻烦。从2013年6月份开始,舒晚秀每日奔走,做的事情就是向陌生人募捐,为了给因烫伤而影响正常发育的一名学生筹集治疗费。她的短碎发和着汗水一丛一缕地披散开来。认识她的人说,她就像一条"章鱼",触动着人们的良  相似文献   

18.
尼娜是我和缨子住的这层楼的管理员。刚到学校寝室的那天,我对她的印象就停留在一个字:胖。真的,尼娜是属于那种典型的俄罗斯劳动妇女,浑圆粗大的腰身,走起路来一歪一歪的,脚步扎实而有力,每一步的迈出似乎都牵动着身上的每块肉在跟着晃动。但也是因为胖,让人感觉很可爱,笑起来嘴角边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眉尖舒展开来,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让人自心底油然而生。其实刚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和尼娜怎么接触,只知道她有个女儿。她们所谓的家也就是我们这个楼层内2个寝室改的。我曾算过,从她家到上班的地方,只有50步的距离。尼娜每天的任务是负…  相似文献   

19.
拉勾上吊     
劳斯莱斯我的朋友乔治和玛丽是同学,住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小乡村里。因为玛丽的生日就快到了,乔治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如果有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的话,那会是非常美妙的。玛丽开玩笑地说。在她生日的那天早上,玛丽在花园里听到奇怪的声音。她踮着脚往窗外看去,看到两头驴被栓在篱笆上,每一头驴的脖子上都挂了一个大招牌。其中一个上面写着劳斯,另一个上面写着莱斯。  相似文献   

20.
王娟 《海外英语》2012,(6):200-201
通过研究《青草在唱歌》中主人公玛丽以及她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分析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由于出身贫穷,玛丽一家在英国的殖民地被富有的白人看不起。艰难的生活条件使她萌发了女性主体意识——玛丽逃离农场和她的丈夫,以及后来一直主管农场等都预示着在她身上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但最终她仍然无法超越那个时代,还是屈服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