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v代替ü     
《少年闰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由于时间的推移和鲁迅本人独特、老练的用词手法等原因,许多教师执教时往往会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和词语的理解、诠释进行纷议。笔者对文中出现的几个疑点也作了一些辨析,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4.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凡读过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人,一定对那位在西瓜地里拿着钢叉刺猹的少年英雄留有深刻印象吧。“‘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周作人《鲁迅与“闰土”》)这个真实的“闰土”就是鲁迅少年时代的好友章闰水。  相似文献   

5.
黄金舟 《教育文汇》2007,(12):33-33
女孩说:“《三味书屋》里说鲁迅小时候常行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在《少年闰土》中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少爷’呢?‘少爷’表示家里很有钱呀!”  相似文献   

6.
一般以为,鲁迅《起死》的文体袭自巴罗哈的《少年别》。实际上,它深受来自前叙事——明清庄子“叹骷髅”戏的影响。因为《少年别》可视为拟戏剧的“对话体”,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物;而《起死》却多有超越,是一部荒诞有趣的游戏“闹剧”。作品对“叹骷髅”戏的重构过程,也是鲁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起死》也得以成为一部融合了写实性、游戏性与荒诞性于一体的现代戏剧体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回族舞蹈作品《花儿与少年》的分析,来探讨打造一个具有民族特征与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动态语汇建构的必要性,与在建构中的审美标准以及可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为今天发展势头迅猛的宁夏回族舞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使之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实完善再接辉煌。  相似文献   

8.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3,(31):30-31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和闰土的友谊,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不能进行烦琐的分析串讲,而要依据本课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抓住人物描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进行个性化阅读,从中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形象,从课文中感受友谊与真情,并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在习作训练中学会创造。一、直观导读,感知形象1.复习导入:《三味书屋》是介绍谁读书的地方?(出示鲁迅肖像图,学生谈对鲁迅的了解。)2.出示课文插图1,感知闰土形象…  相似文献   

9.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相比《呐喊》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和《阿Q正传》等其它作品,《社戏》没有入骨鞭挞,也没有辛辣讽刺,有的是读后悠长、韵味十足的感觉。语文课本中《社戏》节选自鲁迅《社戏》原文,去掉了前半部分糟糕的看戏经历,只留下少年时鲁镇看戏经历,以少年"我"的视角,写出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江南水乡世界。  相似文献   

10.
1.革新教案,把教师从奴役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探索短小精悍、有实用价值、能体现教师创造力的新型教案。目前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教案中增加知识积累的板块,我把它叫作“相关知识的积累、铺垫、链接”。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课伊始,我背诵了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诗说出几条鲁迅的名言,进而引导学生介绍鲁迅。这样,学生对鲁迅的生平、人品、作品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在积累的信息中,包含着照应文本的内容,是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阶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反映了鲁迅同情乃至服务劳苦大众的思想意识,反映在课文中,就是对少年闰土的喜爱和对中年闰土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出现在人教版语文几年级上册教材中。而从其节选的《少年润土》,则为多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这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离现在很久了.因此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既有当时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鲁迅个人的风格。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13.
志臻小传     
读过《名人传》,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事迹感染了我;读过《鲁迅自传》,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激励了我;看《志臻小传》,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形象就真实地站在我面前,他喜欢读书、学习刻苦、爱好广泛……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青春少年吧!  相似文献   

14.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的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了宋代少年儿童的诸多社会问题,尤以宋代少年犯罪最为突出。分析研究宋代少年犯罪的一些类型及其原因,对更有效地保护少年、惩治少年犯罪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文《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相似文献   

16.
姚雯 《山东教育》2007,(1):54-54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少年闰土》的一个难点,要学生理解“四角的天空”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些抽象。学生不明白饱读诗书,锦衣美食的少爷怎么会不知一个农村的少年?往往在这部分的处理上,老师们容易就词解词,而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熊海滨老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却将此难点教在无痕处: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人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19.
呱呱小喇叭     
《广东第二课堂》2005,(7):32-33
少年红色经典——《三月雪》;少年红色经典--《烽火三少年》;少年红色经典——《两个小八路》;  相似文献   

20.
鲁迅笔下《少年闰土》中有关于“猹”这个字的解说,大多数老师教学时读chá,哺乳动物,状如小狗,凶猛伶俐;喜欢吃瓜,全身长着灰毛或褐色的毛,脚上有尖锐的长爪,掘土筑窝很锋利。如此一说应不会错,但本人觉得这么说有点不妥。我参考了几种工具书对猹的注解。《辞海》:zhā,獾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