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书”成了新闻媒体曝光最多的名词之一,成了社会大众对出版界最深的印象之一,“哈佛”、“西点军校”这些被奉若神明的经典,几乎成为“伪书”的识别标志之一;而由“伪书”引出对“出版诚信”的关注,则成为2005年出版界最轰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书业因伪书风波而遭遇诚信危机,出版社通过在伪书上伪造作家、虚构销售成绩和国外媒体评论欺骗读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部门查收干预和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3.
正2005年,我国书业因伪书风波而遭遇诚信危机,出版社通过在伪书上伪造作家、虚构销售成绩和国外媒体评论欺骗读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部门查收干预和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  相似文献   

4.
《出版广角》2005,(4):52-53
今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公布了来自正规出版社的百种伪书名单,包括出版社和图书名称,在出版界引起极大反响,使他成为打假新闻人物。2月25日14:30,人民网邀请到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博士作客文化论坛,和网友就“伪书”话题进行在线交流。  相似文献   

5.
伪书畅销成因和伪书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锋 《出版科学》2005,(4):75-77,47
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和消费品,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优有劣,有真有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会使出版生态得以进化和繁荣.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伪书现象,则是出版生态的一个变异的怪种,它的存在,令出版界陷入尴尬.在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上,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博士成为突出贡献候选人之一.在播放的电视资料片里,伪书<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被作为例证反复出现.将伪劣的图书产品列为"3·15"晚会的打假维权主题,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界一致讨伐“伪书”、“假书”的声浪中,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又将揭开帷幕。在进入新世纪的同时,中国书业界已经展开了关于书市和订货会功能转换的大讨论,订货功能弱化,展示功能、信息交流功能日益得以强化已经为业内认可。那么,在口诛笔伐“伪书”现象的声讨中迎来的这一届书市又将引开什么样的话题呢?这就是虽已经为业内理论界提出但终未能展开大讨论的诚信问题!伪书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2004年的中国文坛,深沉者继续深沉,噪鸹者继续噪鸹,然而对待噪鸹之声却已明显从附和、听任,渐渐趋向对其本质的探究。出版界重击“伪书”、细分“80后”作家、郭敬明抄袭风波的一审败诉、对“短信小说”文本意义的争议、“三联保卫战”终得胜果等本年度文坛重大事件,无一不表明,日趋成熟的文化市场已然促成了文坛对标签化、形式化、官本位等问题的反思。反思之一:打破“伪书”潜规则盗版、冒用国内作家之名出版等侵权问题,因性质恶劣、且无正规出版社参与,早已成为法律打击与出版界谴责的对象。然而出版市场长期以来还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延琳)5月18日是第十五届全国书市的第一天,在天津出版大厦4层,<出版参考>杂志社举办了"反对伪书劣书,为青少年提供优质助学读物教育、出版界座谈会".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李宝中、中国版协常务副秘书长潘国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和出版界代表以及天津市部分重点中学的老师学生10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为助学读物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会诊".  相似文献   

9.
伪书何以畅销?为什么会出现"伪书驱逐良书"的现象?通过对伪书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是促使伪书走向"成功"的关键举措,而这也正是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国内大部分出版社所欠缺的.或许,分析伪书"成功"的方法,对提升出版社的营销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6,(1):49-49
伪书引发了出版整顿风暴以后,更多的伪书原形毕露,其中多数为励志图书和经管类图书,可以说,目前励志图书出版领域是伪书横行的重灾区,这必然导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毫不迟疑地把整顿矛头对准了励志图书.  相似文献   

11.
祁向东 《图书馆》2006,(5):82-84
文章以近期流行的伪书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伪书的形成和种类,伪书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危害,辨别伪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伪书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没有任何借口>和其他一些打着外国著名学府学者名义出版的财经励志类伪书现象的曝光,出版业伪书现象终于露出冰山的一角,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出版行径,对真正的出版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可悲又可耻的事.其实伪书现象早已有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伪书现象就屡屡发生,中击着出版人的道德底线.最初是个体不法书商盗用出版社名义大量盗印琼瑶、三毛、古龙、金庸等港台走红作家的畅销书,九十年代后,一些不法书商为大肆赢利,甚至不惜把大陆一些著名作家张抗抗、池莉等人的严肃小说贴上港台作家的标签,鱼目混珠,侵犯作者和读者的权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伪书现象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从不法书商的地下行为,逐渐演变为少数出版者公开的有组织的活动,伪书出版被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在合法的幌子下,一些伪书从内容到形式、从作者到国籍都伪装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不仅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甚至成了个别出版者的生财之道和独门绝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记 者 安 琪) 最近几年,国内的图书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引进版图书数量迅速提升,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图书市场发现了部分虚假图书,严重影响了图书秩序。这些虚假图书主要是假冒外国引进版图书,题材包括经营管理、励志及心理自助等类,个别图书还成了畅销书。虽然目前这股歪风还只是一股小浊流,但这股伪书出版之风如果得不到及时地遏止将危害无穷。它不仅会侵害读者的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会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严重损坏中国出版界的诚信形象。出版者肩负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精神食粮的神圣职责,图书市场伪书现象…  相似文献   

14.
"伪书"史     
《出版经济》2005,(3):22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5.
"伪书"史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6.
伪书出版的危害及图书馆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某些出版社出版伪书对图书馆馆藏质量与读者服务的危害。总结了鉴别伪书的方法,提出了图书馆及时防范伪书、消除伪书影响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伪书的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梳理了民国期间出版的最知名的《浮生六记》、《石达开日记》和《当代名人轶事大观》三部伪书,回顾了这几部伪书的炮制机构——世界书局的经营问题,并对今天的伪书问题提出了警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出版经济》2005,(4):7-10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新闻出版业;新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生效;伪书现象引起管理部门和出版界关注;刘云山会见默多克;首个著作权赔偿问题专门规范实施;北京致力建设六大文化中心;《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开始应用于统计机构;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署确定“十五”出版规划调整项目。  相似文献   

19.
古籍中伪书甚多,后人对此多不屑一顾.然考其特征及产生原因即会发现伪书自有其学术价值,不可因其伪而弃置.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出于好奇心,于旧书摊涉猎,无意中翻阅到《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11月)第10~11号中署名吴铁声的文章,题为《翻版书的黑幕》。读后感慨万千:时下一些伪书的手法与七、八十年前竟如此惊人之相似,如出一辙简直是故伎重演。文中披露:据一位在出版界服务的人说,翻版书当中,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