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几何背景下的动点轨迹问题就是以立体几何图形为载体,考查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立意新颖,综合性强,所以很难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本文将通过范例探讨一下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进行简单化处理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C1D1与平面ABCD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图1解析如图1,因为C1D1⊥BB1C1C,所以PC1⊥C1D1,故可得PC1就是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又侧面BB1C1C⊥底面ABCD,作PE⊥BC,则PE即为P到平…  相似文献   

2.
200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第8题是一道典型的空间动点的轨迹问题: 如图1,动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过点P作垂直于平面BB1D1D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N.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的考查,新考纲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因此空间图形中求动点轨迹的一类题型便应运而生.由于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较简单但又十分重要的几何体,以正方体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更受命题的青睐,这类问题考查的知识并不是很难,但提法非常新颖。  相似文献   

4.
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平面上的点的轨迹问题近年已在高考卷上频频出现.这类题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依托,研究平面解析几何的点的轨迹.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能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客观题也可采用其他特殊方法解决).一、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利用曲线的定义推证轨迹例1(2004年北京)如图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相似文献   

5.
一、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在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一类热点问题———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情景新颖脱俗,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多考一点怎样想,少考一点怎样算”的命题原则.图1例1  (2004·北京)如图 1,在正方体中 ABCD A1B1C1D1, P 是侧面 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 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  C. 双曲线  D.抛物线解析  显然,点 P 直线C1D1 的距离就是点P到点C1 的距离,由此,易知点 P到C1 的距离等于P到BC 的距离,由抛…  相似文献   

6.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四大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图1).(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2)设点O在平面D1AP上射影为H,求证D1H⊥AP;(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解(1)连结BP,∵AB⊥平面BC1,∴∠APB为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在RtABP中,AB=4,BP=12+42=17,∴tan∠APB=ABBP=417=41717.故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arctan41717.(2)∵点O在平面D1AP的射影为H,∴OH⊥AP,∵PC⊥平面AC,AC为AP在平面AC上射影,AC⊥BD.∴BD⊥AP…  相似文献   

7.
例.正方体AC′棱长为a,求BD与AB′的距离。解一辅助线如图1,其中OE⊥AO′,从而OE⊥平面AB′D′。但BD∥平面AB′D′,因此OE长就是要求的距离。(计算略)  相似文献   

8.
<正>一、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例1如图1,在正方体ABCD-A_1B_1C_1D_1中,P是侧面BB_1C_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_1D_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圆解析:由直线C_1D_1⊥平面BB_1C_1C,知C_1D_1⊥PC_1,分析出|PC_1|就是点P到直线C_1D_1的距离,故点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它到点C_1的距离,符合抛物线定义,所以点  相似文献   

9.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是高中数学的3大内容(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试卷来看,除了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空间角与距离的求解、体积的计算等常规内容以外,还出现了考查立体几何与其他数学内容相结合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新颖性问题.本文从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思想方法入手,对于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立体几何新题型进行剖析,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突破口.1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其到直线A1B1与到直线BC的距离相%璧?则动点P的轨迹曲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文、理第8题: 如图,动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过点P作垂直于平面BB1D1D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N.设BP=x,MN=y,则函数y=f(x)的图像大致是( )  相似文献   

11.
新考纲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时提出了"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情况"的更高要求,因此一类空间图形中动点轨迹的探求题型便悄然而生.这类问题具有新颖性,且需要空间和平面知识的结合,学生普遍感觉到很棘手.本文就这一类型问题的解法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原创试题1动中有静分而治之 如图1,△ABC中,AB=AC=10cm,BD⊥AC,垂足为D,且BD=6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B→A的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  相似文献   

13.
1.构造球模型 例1如图1,定点A和B都在平面a内,定点P a,PB⊥a,C是a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PC⊥AC,那么动点C在平面a内的轨迹是( )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有如下一道选择题: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3,AD=4,P是AD上的动点,PE⊥AC于E,PF⊥BD于F,则PE+PF的值为( ) (A)12/5 (B)2(c)5/2(D)13/5 该动点题出得灵巧,虽以选择题出现,但其解题的思路空间十分广阔,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本文现提供四种不同的解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戴述贤 《中学教研》2004,(10):37-40
题目如图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中点,点F是棱CD上的动点.(Ⅰ)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B1F;(Ⅱ)当D1E⊥平面AB1F时,求二面角C1-EF-A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一、正方体中的棱与面问题例1 (200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如图所示立方体中,过棱BB1和平面CD1垂直的平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空间图形中的基本概念,图中与平面CD,垂直的面有平面AD1和平面BC1两个,其中过棱BB1的面只有平面BC1,故选A。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高考中,立体几何轨迹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几何图形能力的好题型,同时也是考查学生解析几何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形式,这正和高考命题趋势———考查知识点的交汇点相一致.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一、可化为圆锥曲线定义的问题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  相似文献   

18.
1.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是棱BC、DD1上的点,如果B1E⊥平面ABF,则点E、F满足的条件一定是().A.CE=DF=21B.CE DF=1C.BE DF=1D.E、F为棱BC、DD1上的任意位置平面2,.图已知中P相D⊥矩形ABCD所在的互垂直的平面有().A.2对B.3对C.4对D.5对3.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相似文献   

19.
1.轨迹为直线例1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棱A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图形可能是()解如图1,作PO⊥平面BCD于点O,PH⊥AB于H,则PH=PO.在平面BCD中,作OG⊥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对学生思维的深化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题 已知:如图1,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EF⊥BD,垂足为F.求证:1AB 1CD=1EF.证明 因为AB⊥BD,CD⊥BD,EF⊥BD.所以AB∥EF∥CD.所以EFAB=DFBD,EFCD=EFBD.所以EFAB EFCD=DF BFBD=BDBD=1.所以1AB 1CD=1EF.图1        图21 发散思维 探究结论探究1 已知:如图2,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若AB=a,CD=b,⊙E与BD相切于F,求⊙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