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作家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性格的两面性,并全面分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从人物意识视角剖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阐述了它的创作背景及它与以往小说的异同之处,并深入分析书中人物的二重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运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主体理论探讨小说中各个人物是如何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又是如何表现达洛维夫人的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6.
《海浪》是伍尔夫的一部颇具实验性的小说,别具一格,不仅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小说,与伍尔夫所写的其他意识流小说如《到灯塔去》《达洛维太太》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海浪》设置六个人物的多重叙事视角,并且有意淡化叙事时间的连贯性,从而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展现了六个人物不同的人生选择。小说还运用意识流语言和诗化语言增添其艺术审美效果和表现力。整部小说运用多种陌生化效果,迫使读者自主做出思考和解读,从而在展现作品深度和唯美意蕴的同时使读者获得独特新奇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自柏拉图起,双性同体概念便出现了,此后又经历了弗洛伊德以及拉康的再发展,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式把双性同体思想引入文学,可以说双性同体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迈克尔·坎宁安作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男作家,对双性同体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坎宁安的《时时刻刻》是以《达洛维夫人》为蓝本进行的再创作,二者本身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该文欲对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和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的双性同体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坎宁安对双性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183;坎宁安在其小说《时时刻刻》中,描述了意识流经典小说《达洛维夫人》(最早命名为《时时刻刻》)的作者伍尔夫太太、读者布朗太太和与该小说女主人公同名的达洛维夫人,她们分别为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先驱、迷恫的家庭主妇和叛逆的自由女性。虽然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不同,但她们都时时刻刻渴望着自由和幸福,追求妇女的解放。坎宁安通过展示她们的自我探索,再现了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表达了他对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183;伍尔夫的敬意,从而激起了人们对妇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吴云 《文教资料》2007,(15):105-10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一直广受瞩目,可从多种角度解读。本文紧紧围绕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从她压抑的生命状态中,解读她获得灵魂之解脱的过程。探究属于克拉丽莎灵魂的独立空间,以及她超越常人的对生与死问题的思索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把意识流创作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高超地结合于《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创作中.她通过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意识流动来揭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真相--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旨在批评作为社会权力规范的异性恋婚姻制度.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意识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的产生及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理论的兴起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以及著名的评论家。伍尔夫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博览群书后的沉思冥想使得她的小说充满着对死亡的思考,并把它艺术化的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她对死亡的探讨从早期的迷茫到后期的超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通过细致深入地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五部主要作品:《远航》、《雅各布的房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同时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死亡这一主题的理解过程以及其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分析了英国作家沃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说明其思想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高度契合,使这部小说达到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20世纪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她出身文学世家,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她出版于1925年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奠定了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伍尔夫的作品以文风细腻、语言诗意著称,在文体创新方面尤其令人称道。她著作颇丰,其他作品还有《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和《奥兰多》等。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伍尔夫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反战小说《雅各的房间》和《达洛维太太》,并对其中所反映的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诗化特质是她有别于其它英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她的重要成就之一.该特质源自她对小说诗歌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她的师承,也与时代的变化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关.伍尔夫的主要作品《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和《海浪》)表明,她的作品具有象征性、音乐性和绘画性等突出的诗化特质,这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美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光与影的世界——伍尔夫的《邱园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伍尔夫小说的解读大多集中于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和《达洛维太太》。本文依据伍尔夫的生命观解读了她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在伍尔夫看来,生命的精髓在于重要的瞬间。该小说融光、形、影、色于一炉,以流动的画面展示出人生剪影,并将生命中美丽一瞬所承载的内心积淀以幻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小说中思想的闪光与色彩的闪光交相辉映,光色的无限播散默默地传递着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正>《达洛维夫人》是著名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自问世以来,无论是写作技法还是思想主旨,都饱受赞誉。故事聚焦于达洛维夫人举办上流社会派对的一天,却跨越时空限制,借此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尤其是她在充满桎梏的时代中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曾经,达洛维夫人也是一名浪漫独立的少女,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期待;如今,她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贵妇,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展示了主角塞普蒂默斯.史密斯和克拉丽莎经受的恐惧和痛苦。最终,塞普蒂默斯·史密斯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的恐惧,而克拉丽莎却找到了力量战胜了恐惧和痛苦。小说中多次出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挽歌的诗句"不用再怕骄阳晒蒸,不用再怕寒风凛冽",本文试从两个主角塞普蒂默斯·史密斯和克拉丽莎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归途分析诗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星 《文教资料》2014,(10):12-13
国内对伍尔夫小说的解读大多集中于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和《达洛维太太》。本文依据伍尔夫的生命观解读了她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在伍尔夫看来,生命的精髓在于重要的瞬间。该小说熔光、形、影、色于一炉,以流动的画面展示人生剪影,并将生命中关丽一瞬所承载的内心积淀以幻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小说中思想的闪光与色彩的闪光交相辉映,光色的无限播散默默地传递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