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和自然人犯罪相比较,新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某些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对属人管辖权的规定中,未能涵盖单位犯罪的应有成份,疏漏了中国单位在中国领域外犯罪如何适用我国刑法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我国刑法对中国单位的效力范围,并界定出体现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特点的适用条件,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弥补刑法属人管辖权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是和自然人犯罪相对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作出与单位犯罪相应的特别的规定。文章以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重点就完善问题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类型的纷争一直沸沸扬扬。基于各国刑法在单位犯罪主体问题上具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状况,文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我国刑法的单位犯罪主体类型作一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理论。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同样,单位犯罪自首立功也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刑法既然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同样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其自首立功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立功,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立功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是我国刑法的独有特点,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理论上仍有许多重大问题争论不休。笔者对单位犯罪的两大主体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一些相关单位主体进行分析,得出单位犯罪主体具有复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次以总分则相结合的形式规定了单位犯罪,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立足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范围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实践中惩处单位犯罪的做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作为刑法所规制的犯罪行为的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法律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规定逐渐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犯罪问题,《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顺应时代潮流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作出增加和修改,扩大了我国刑法调整的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本文从刑法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不同观点入手,分析国外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并对其在我国现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作出的规定进行评析,以期为我国单位犯罪的研究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存在缺乏公正性、可操作性、刑种单一、单位犯罪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过于严厉等严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我国对单位犯罪处罚立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我国的“犯罪家族”中,“单位行贿罪”的发展势头愈来愈烈,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遏制单位行贿罪的发生、发展,应当高度重视用刑法惩处单位行贿犯罪行为的必要性,并完善刑事立法制度,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健全地区间打击与预防单位行贿犯罪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懿 《华章》2013,(27)
在1996年之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针对单位犯罪的审判程序进行专门的规定,这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单位犯罪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类目化的社会分工、生产方式的社会组织化而必然“诞生”的。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市场化经济才刚刚起步,所以我国对于单位犯罪的立法构建属于“婴儿期”。在1997年新刑法在总论中专门规定单位犯罪之前,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已出现在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之中,呈现分散状缺乏同一性,关于审判程序的设定则多参照自然人犯罪,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时至今日,我国正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在深化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容更多的市场主体,相应地产生的经济纠纷更为复杂。我们应该探索更为完善的单位犯罪审判制度以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界定单位犯罪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主体。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认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私营企业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情况下,对单位犯罪的修改应采取刑法修正案的形式集中规定。立法应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的概念,单位犯罪的主体应排除国家机关,但不限于法人,只要单位即可;应多设立单位过失犯罪,采取严格的双罚制,增设资格刑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单位犯罪已成为我国目前刑事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但笔者认为其不够规范、具体,文章从我国单位犯罪中对单位处罚的特点入手,构思了与自然人犯罪刑罚体系相对应的对单位处罚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以数额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犯罪中,往往存在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引出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场合,以个人标准为准还是以单位的标准为准的问题,这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对此,理论界争议也较多。本文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法律相关规定的适当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7年的新刑法在第30条和第31条,对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做了规定,这是刑法理论界的重大突破。单位未完成形态问题是构建单位犯罪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自首问题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争议较大。笔者从单位自首的理论依据出发,在肯定单位能够构成自首的前提下,基于与自然人自首相比较的视野,对单位自首的构成及司法认定进行了阐述,并认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能当然地代表单位自首、单位不能构成准自首。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8.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