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语文教师要改进教法,更新观念;学习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根据创造性的构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王祥 《天津教育》2006,(7):46-47
自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师通过讲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自读课上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去印证和实践讲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教”与“不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收效甚微;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现实生活,参与实践,直接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整体素质不高。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王彦章 《小学生》2011,(6):51-5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不难,并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追求所奋斗的目标,作文教学效益也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之一。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体会地说:“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最难的语文作业也是作文。”每每遇到作文课,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东翻西找,无话可写,无感可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会写作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地位所作的定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理念;但教师们对这一理念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学习的事就应该让学生作主,于是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或自学,教师不讲课或很少讲课;也有人认为,学生虽是主人却年龄小,还得靠老师教,于是课堂里还是教师包打天下;针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主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冯梅珍 《广东教育》2002,(10):52-52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力改过去包得多、统得死的教法,着重在“放”、“练”二字上做文章。1.放:放心、放手。不少教师上语文课,常常是“忧”字当头,忧自己讲得不透,忧学生没有读懂,忧学生言不由衷,忧学生笔记不全等等。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课堂上当然就唯恐不周,一包到底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到了该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了。放,是放心。面对一篇文章,要放心让学生去研读、去感悟。诚然,就单个学生来说,其知识可能不及教师多,钻研不及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生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指导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0.
积累与表达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难的现象:一是教师难教;二是学生难写。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小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语文被人们称之为其它各门科目的工具科目,可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把它作为一门高考科目,在教学中仅是为了得高分而已。这样就使我们的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学。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灵活地运用到其它科目中去,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在此我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稍作简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  相似文献   

13.
向长春 《湖北教育》2003,(17):27-27
在语文教育的十条总目标中,有关语文能力的四至十条都是从学生“能实践”的角度进行描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经历语文实践活动无疑是达成语文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重说教、轻实践。传统的语文教教学以教师为本位,要么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要么是先教后学,不教不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案  相似文献   

14.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语文教学没什么意思,教也这样,不教也这样,学生考来考去就这么多分,没提高,学生之间没差距,班级之间也没差距。学生们也抱怨:语文课怎么也这般枯燥无味,学与不学也没多大区别,最后考出来的分数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5.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其实,根源主要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17.
面对声势浩大的教改浪潮,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素质教育的呼声,面对考试卷上的勾勾又又,面对作文本上的条条杠杠,面对学生紧锁的眉头、游移不定的目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心中充满了困惑: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了?教了十几年、几十年语文,可现在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呢?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往何处去?问题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9.
成冬兰 《广西教育》2007,(9B):18-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说,大部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新教材老教法,你改你的,我教我的,不管你怎么改,我都是这么教;“以不变应万变”,老教师是这样,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也是这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