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朝晖 《文教资料》2008,(20):21-23
在<双城记>的创作中,狄更斯让事件集中到尽可能少的人物身上,让次要人物也重复登场,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狄更斯无意创作一部真正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作品,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借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英国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人民起义提出一种警告,真正的主题是作者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小说家、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出十三部半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平凡,饱受生活之苦;他们弱小,受尽命运拨弄。在狄更斯笔下,他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作品中典型苦难人物的描写,结合悲剧理论,试图对狄更斯塑造的苦难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堂吉诃德》对英国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它传入英国后,诸多英国文学家对它进行了模仿性创作,狄更斯笔下也出现了众多堂吉诃德型人物。狄更斯从文章的结构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将《堂吉诃德》融入了创作中同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它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长篇小说结构的典型模式是多元整一。这种结构的小说一方面包含几个各有内在独立性和内在自足性的叙事单元;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物、情节、线索等把这些单元联系起来,形成结构上的整一性。狄更斯的多元整一结构有三个特点:散而严谨,网状结构、人物中心。它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典型模式的最终形成是作者创作过程中不断选择、主客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作者反映广阔生活的创作目的和追求形式上完整的艺术倾向之间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狄更斯长篇小说的多元整一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长篇小说结构的典型模式是多元整一。这种结构的小说一方面包含几个各有内在独立性和内在自足性的叙事单元;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物、情节、线索等把这些单元联系起来,形成结构上的整一性。狄更斯的多元整一结构有三个特点:散而严谨,网状结构、人物中心。它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典型模式的最终形成是作者创作过程中不断选择、主客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作者反映广阔生活的创作目的和追求形式上完整的艺术倾向之间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狄更斯带有儿童特征的创作心理在作品中的投射 ,使他小说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狄更斯的独特创作心理特征映射在他的著作中 ,使他小说中的人物具有童话式风格 ,从而揭示出他小说的童话模式 ,这正是其小说风格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一生著作颇丰,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每一部都堪称精品。狄更斯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王”。1837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作者以细致、幽默而又深刻的笔触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丑恶,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以及监狱等上层建筑的阴暗面。狄更斯怀着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真实地描述了广大人民的苦难人生,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对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民俗做了细致入微、全面深刻的描绘。  相似文献   

8.
《双城记》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一部力作,秉承了作者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风格.从对宽容、仁爱的赞赏和对复仇者泯灭人性的否定,可以看出作者主张用宽容和爱化解仇恨,反对以暴制暴,从而折射出作者本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1.人的两重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外化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人物塑造是狄更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狄更斯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秋声 《快乐阅读》2013,(17):74-75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从它问世的那天起直到现在,斩获了世界上无数读书人的心,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狄更斯就曾经说过:"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欢这一部。正如许多父母一样,我内心有一个宠儿,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主角,是如何成为狄更斯的宠儿的呢?我猜测,最终的答案,绕不开狄更斯的个人经历。大  相似文献   

11.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描述了男主人公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狄更斯在塑造皮普这一人物形象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潜意识,使整个小说充满自传色彩.运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来分析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对进一步认识小说中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和奢侈腐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晓龙 《海外英语》2014,(12):156-157
Dickens, a great realist novelist in his time, captured the popularity as no other novelist had done. And Oliver Twist,one of his successful works, greatly displays his genius in the novel. Oliver is a perfect figure created by Dicke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humanities by analyzing Oliver's personality and thus buil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and the great writer Dickens.  相似文献   

13.
David Copperfield, according to Charles Dickens, is the best of his books. Whether it is a semibiographical novel of Charles Dicken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essay.  相似文献   

14.
罗玉峰 《海外英语》2012,(12):218+233
Charles Dickens is the greatest writer since Shakespeare in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Great Expectations is a typical display of Dickens’ s excellent writing skills and mature outlook of life.The novel is narrated from the first person tha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eparate kinds of viewpoint bearing different functions-the first person retrospective viewpoint and the first person experiencing viewpoi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viewpoint with an expectation of deepening our study of Dickens’ s writing skills and better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以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广阔的生活为背景,以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及阶级的审美要求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完美女性形象。与英国传统文学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强调外表美丽以及品质高贵等大不相同的是,狄更斯心目中的这些完美的"天使"主要以质朴、柔弱以及顺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张天翼接受外来文学影响最早且最深的外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及其艺术风格促进了张天翼现代小说观念和讽刺幽默艺术审美倾向的形成,成为张天翼文学创作的第一块坚实基石。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张天翼对狄更斯影响的接受呈现出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而张天翼在创作实践中又博采众长,成功地实现了对狄更斯影响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的《双城记》突出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图景。狄更斯对大革命的态度可以说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同情人民,认同革命必将到来;另一方面他又对革命场面做出种种恐怖描写,进而表现出他对革命的反思与否定。虽然对革命的态度前后反差很大,然而却有内在一致性,即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革命的认识层面的偏差。本文试图梳理作者态度变化的脉络,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