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的“以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比已经结束。南昌工程学院团委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就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7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广大中学生将奔赴城镇社区、农村厂矿、重点工程一线,广泛开展以“弘扬荣辱观、感受新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畜牧兽医专业需要构建实训项目模块,实施项目学分制管理,在教学中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对实践技能突出的学生设立“实践技能突出”奖学金,形成以提高实践技能为主旋律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凸显高职院校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教育特征,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储备人才,为企业、社会输送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西北工业大学团委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培养“航空、航天、航海”高科技人才的长效机制,以服务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为特色,认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在全校组织10-20支示范性社会实践团队、10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1000多名大学生参与校、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近万名学生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5年来,共组织社会实践团队600多支,参加团队的学生达8000多名,就近就便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6万多名,活动遍及全国50多个省市。团中央、团省委对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先后10余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  相似文献   

5.
《机械职业教育》2009,(3):64-64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表彰200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文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等全国130个社会实践团被授予“200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相似文献   

6.
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正在中国大地展开。以高知识层次为主导的大学校园,总是最敏锐地感触到这场变革跳动的脉搏。社会改革催化了生活在校园内的人们的思想火花和高尚理想的激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这里率先引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从这里升腾;1983年形成的“社会实践热”,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大学生社会实践热,以其锐不可挡的势头,迅猛高涨。不消说,一些曾在校园里风靡一时的“从政热”、“竞选热”、“琼瑶热”,“西方哲学热”,“经商热”、“麻将热”都悄然冷却了。  相似文献   

7.
《北京教育研究》2004,(6):F004-F004
学校大办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改革,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家庭教育指导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等多种特色课。开设了“美术、音乐、书法、科技”等多门选修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区前列,近年来,有千余名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清华、人大、政法、南开、复量、浙大等全国一流大学均有怀柔二中的学子。  相似文献   

8.
全国中师生社会实践征文活动是我刊去年举办的两项重大活动之一(另一项为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学论文评比),旨在交流中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收获与体会,检阅中师加强德育、贯彻新教学方案的成果,促进中师教育教学改革,也为我们这份主要面向中师生的刊物作“百期纪念”。经国家教委师范司同意,1992年4月,我刊发出“征文启事”,6月,又就读者提出的具体问题在刊物上作了“答读者问”。截止于1992年年底,编辑部共收到征文144  相似文献   

9.
张磊 《今日教育》2012,(2):16-17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庆教育坚持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把“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顶层设计.扩展渠道,创新载体。成效显著。重庆的育人工作在全国发挥了“先行探路”与“领跑示范”的作用,学生理念信念进一步明晰坚定、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全国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减负”后,临澧县合口完小响亮地提出了“减负不减质,实践出素质”的口号,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八小”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本期开学以来,该校利用双休日,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生活小主人”“当代小雷锋”“校长小助理”“科技小专家”“电脑小博士”“新闻小记者”“电台小主持”“艺体小明星”等“八小”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八小”内涵将它们分为“习惯养成、人格完善、技能培养、特长开发”四大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组织学生实践。该校还分月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计划,分班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档案,…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日记》2011,(12):F0004-F0004,F0003
《青少年日记》杂志社举办的首届“青少年社会实践杯”全国中小学生日记大赛现已拉开帷幕,《青少年日记》创刊于1984年,近30年来,以“既教你作文,更教你做人”为宗旨,为一批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国广大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张志坚 《人民教育》2022,(12):48-50
新时代高中“课程思政”实践打破了学科界限,构建起以思政课为圆心,高中其他课程为“一环”、校园活动为“二环”、社会实践为“三环”的大思政教育生态圈,从而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的无缝衔接,凝聚“系统教育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 有人将素质增长率定义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则将它规定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到底素质教育应该是哪一个层次的概念?无可否认,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它并不是这一层次上的概念。这一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正是“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而“素质教育”只是“教育”这个“属”内的一个“种”。我们承认素质教育也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可见用“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义 《宁夏教育》2012,(9):12-13
社会实践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课程。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内容,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和体验教育为抓手,以“教育引领社会风尚”为目标;坚持“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常抓不懈,整体推进”的原则;抓内拓外,达到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娄底市一中     
娄底市一中,创建于1979年。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广州军区首批确定的军事院校招生生源基地,是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与美国明尼斯达州伊甸园中学交流办学)。先后获得“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第一中学成功探索和实践“体教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成为了实践“体教结合”的典范。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金球)、广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田径、乒乓球、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实现了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择业就业、服务社会的“四结合”,形成了以博士生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以就业实践为职业生涯指引、以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为服务品牌、以短期挂职为公共管理见习载体的“四位一体”研究生社会实践体系,在人才培养、就业引导、服务社会、促进校地共赢诸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连续5年,他带领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获得“天津市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市级优秀示范队”称号;2003年至今,他所带的学生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NEC电子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奖项3000余项,200多名学生先后获河北省“三好学生”、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2月23日召开的全国文明家庭及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协调小组会议上强调,要以“和谐家庭创建行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暨“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文明和谐家庭建设,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及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