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它的传播和推广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俄罗斯文学著作的种类、数量在中国外来文学著作中始终位居前列,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阅读极为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先后创办了一批文学图书出版机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其间对私营文学出版机构进行了改造,均为文学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49年至1966年,我国文学图书出版数量经历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先后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文学图书,数量颇丰,汗牛充栋,这与我国当时社会背景有关,也是基于对读者喜爱程度的考量.在文学图书出版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国家层面开展了对古典文学出版与阅读的舆论引导,为文学出版与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具有理性、反思、思辨色彩的文学思想史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敲响了文学革命的晨钟,是引领大众接纳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史观.他提倡自由创作,探求文学本质,去除陈词滥调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其文学思想史观中对文学各种范畴与命题的思考,如文学观念、本质、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均可供学界借鉴,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拉美文学对我国文学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先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起大落后,80年代初又以《百年孤独》为标志,再次掀起拉美文学翻译出版及传播热潮.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文化地位变迁,拉美文学逐渐淡出中国文坛.随着深受拉美文学及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一代作家获得中国文坛话语权,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拉美文学重回中国读者视线.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内唯一一本有关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发布。报告对上一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论争与文学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概述。"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是现在越来越凸显的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情报告》主编白烨,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学阅读浅俗化可能反过来诱使文学创作本身向浅俗化方向倾斜,也会使传统文学与经典作品日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有关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陈思和的三分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陈思和的观点,当代文学可分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3个阶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I2中国文学”类目下涉及到当代文学分期的类目可以根据这3个阶段细化,即把每一类目的文献都分为3个时期,以方便读者找书和图书馆员的排架工作.  相似文献   

8.
阳玉平 《中国出版》2016,(10):70-70
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既是对文学演变的纵向归纳和文学形态的深入把握,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过程。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大杰所著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二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出版),突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及每种文学样态的特点,凸显了文学作为社会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学会议、文学社团、专业院系和专业机构通过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引导创作、文学论争、文学教学和实践等方式组织起延安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学出版,促进了革命文学出版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文学出版的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革命文学出版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和引入近百年之久,并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之后出现过翻译出版小高峰,但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翻译出版的持续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呈现总体较为零散、单一和薄弱的特点.非洲文学中国化的现状既是由非洲文学本身的语言多元和文学现状所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对其观念偏颇所局限.非洲文学在造成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版图重要单元认知遮蔽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学的翻译出版交流提供了一个未来可深入开垦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设置不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体系,也不利于文献检索。《中图法》应该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  相似文献   

12.
论文论述华侨华人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捐助与贡献,梳理这一过程的历史背景、发端缘起、三次高潮与发展趋势,总结其捐助与贡献的几种主要形式、重要意义与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图法》四版散文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书文化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研究我国历史上的藏书活动而形成的藏书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中国地区表”中编列的省级以下地区“专类复分表”的适用范围、类目设置等进行探讨,指出其不足之处,重点对不同层次“市”的含义及在分类标引中的归属,加以解读和归纳;同时,就作者个人的理解,对该“专类复分表”的修订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以增强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依据于此,以具体例证形式,加以分类标引说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图书馆现代化的问题提出已经很久了,但是,对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却研究甚少。长期以来,学界对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图书馆计算机化、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建筑等技术、物质层面上,缺乏对图书馆现代化的深层研究。文章从图书馆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现代化理论,对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图书馆现代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圣经》作为一部闻名世界的基督教典籍,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本身。文章介绍了《圣经》中文版本的起源和发展,并对当代《圣经》的几个重要中文版本之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历史分期问题是现当代图书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图书馆史分期与“国史”分期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将现当代图书馆史划分为“六阶段”:11949—1956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创建与初步发展时期;21957—1965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曲折发展时期;31966—1976年,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破坏的非常时期;41977—1989年,我国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1990—1999年,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时期;62000—2009年,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一分期的创新性在于吸纳了“国史”分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同时又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每一阶段图书馆的历史性进步作为图书馆史分期的依据。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9.
王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17
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创办杂志的统计及宣传活动的调查与归纳,以表格形式展现当时杂志生态的基本信息。介绍当时杂志在刊名、封面、办刊宗旨、编者资源以及生存竞争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论述杂志所履行的激励意志、奋发精神以及推动变法前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图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通过修改类名、扩充加细类目、增加注释等修订方法,使得"中国地区表"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疏漏,尚有待于再版修订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