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俊 《教师》2010,(15):114-115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网络传播的大背景,分析了网络对高校大学生民族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西部高校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与高校网络舆论传播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大学生道德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因此,坚持以大学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网络舆论传播的指导,才能够保证高校网络舆论传播价值方向的正确性,确保高校网络舆论传播能够承担其自身的社会责任,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同时期的政治价值观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与以往相比,21世纪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期。网络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使用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民族国家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符合大学生身份特点的科学的政治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的高校应针对其大学生的特殊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省情教育和找准民族地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姚荣 《文教资料》2014,(4):126-127
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文化虚无、价值虚无、民族虚无以及政治虚无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调侃英雄、丑化伟人,割裂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不仅弱化了高校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解构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而且淡化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消解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高校要通过不断增进大学生历史认知,加强历史教育;提高大学生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在高校,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占据网络新媒体阵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促进大学生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确立产生的双重影响,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交网络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使用社交网络的队伍,与网友分享心得体会和见闻感受。社交网络的出现给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这个载体增强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了解民族高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现状,发现社交网络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寻求适合在社交网络时代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实施有效的宣传教育是高校的职责之一。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已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重要媒体。但是当前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宣传不尽如人意,因此构建专门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平台成为日益紧迫之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历来是高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比较关心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目前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仅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诸多机遇,而且深刻影响和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辩证地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负影响,趋利弊害、因势利导,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应避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保证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认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提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的应对策略,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信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索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引导策略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信息,了解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客观实际状况,确定工作目标,并具体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案,努力使网络成为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7.
对710位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网络生活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身不离网,网络关注度极高,但是网络有效使用率一般,并且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网络行为差异。网络中正向价值信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契合性,应顺势而为,充分合理利用网络。网络发展创新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与内容,使得核心价值观抽象准则具象化、生活化。教师应该自我革新理念、提升网络信息素养,进而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质量。高校应该完善网络信息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性别、专业、年级差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存在的价值观趋于务实、缺乏奉献精神、合作意识淡化、心理问题凸显等问题,以凯里学院为例,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弘扬主旋律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与帮助以及提供文献信息和指导服务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有着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及形式多样的导读服务、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的信息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19.
榆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运用的教育资源。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主动把握好两者的共通性,把弘扬传承榆林红色文化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整合互动起来,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大众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并从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出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受到需求层次的影响,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针对民族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延边大学学生择业就业观调查报告并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就业结构、就业问题,分析需求层次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