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山 《知识窗》2008,(5):28-28
美国亿万富翁查克·费尼创建的慈善基金会20多年来已经捐出40亿美元,他要求基金会在2016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但他不让基金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有捐助活动也都是匿名进行的。他的义举震动了美国慈善界,对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自1913年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里,投入了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医学与科学教育及研究,其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洛氏基金会在中国的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之前它主要致力于建设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资助作为现代医学之基础的各门自然科学的教育。自1935年起它参与了中国的乡村改造实验,并转而关注社会科学和农业科学。尽管数十年中洛氏基金会对中国的政策几经变迁,但无论具体工作如何变化,它们背后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大目标却贯彻始终,即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按照美国的理想来改造中国文化,而基金会采取的具体方法则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科学与广义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因此,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资助科学活动的历史对中国科学史、美国科学史、中美文化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前南斯拉夫著名医学家安德里亚·司丹巴是20世纪社会医学与国际卫生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他的社会医学理论对初级卫生保健、健康与疾病社会决定论有重要的影响。他创建的公共卫生体制被誉为南斯拉夫模式,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司丹巴参与创建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机构。他三次来华指导中国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为中国卫生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司丹巴的论著、相关档案、口述访谈、回忆录等资料,回顾他的生平、学术思想和成就,并着重探讨他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彭燕辉  颜克高 《学会》2017,(10):14-21
美国基金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收集F基金会2006-2014年在中国的项目活动信息,呈现了其在中国的资助偏好,并试图从个体层面映射出美国基金会在中国的活动现状。研究发现,F基金会以高校、社会组织以及研究机构为主要阵地,以公共政策与法治领域为重点,以北京为重心,以短期项目为主体,构建了全方位资助体系。政府应明确树立"监管和服务并重"的理念,建立跨层级、跨部门和跨主体的整合治理机制,开展资助项目的综合影响力评估,从而引导和规范美国基金会在中国的资助活动。  相似文献   

5.
台湾慈济基金会是当今台湾地区最大的民间宗教慈善组织,活跃于全球各地,其组织的运作模式具有长效性,受到学界的一致推崇,因而吸引了众多学者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合法性、信任度和资源网三个方面分析了慈济基金会的动员机制。慈济基金会之所以能有效动员慈善资源,主要得益于组织淡化宗教信仰的色彩,主动与政治"绝缘";注重慈善救济方法,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以身作则,提升组织公信力和善于利用媒体拓展组织资源等。台湾慈济基金会的慈善资源动员机制保证了组织资源的有效供给,可以为其他类似的宗教慈善组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晓丽  曹庆萍 《学会》2006,(2):6-10
美国基金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被人们称为慈善事业的“革命”。美国基金会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对20世纪美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法估量,有学者称“:美国重要的文化项目,无论大小,鲜有不直接或间接与基金会的哲学思想或影响有关的”①根据基金会中心的统计,到2000年,美国共有基金会56600家,总资产达到4860亿美元,是美国GDP的6%,占全国近百万家非营利机构的5%。既然基金会在美国社会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基金会呢?基金会在美语里是foundation这个单词,但实际上一些名称上带有foundation的机构却不是基金会,而是一些信托…  相似文献   

7.
田振华 《学会》2014,(11):5-10
非公募基金会是我国慈善领域的组织载体之一。如何积极引导、有效推动此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构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江苏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我国其它地区非公募基金会的迅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7)
目的:对慈善组织参与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A慈善基金会的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从救助标准、流程、模式,筹资及支出等角度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目前,慈善组织以提供医疗费用等经济资助为主,救助模式以定点医院合作模式为主,救助流程有待简化,救助形式上可增加患儿术后康复及心理辅导,政府和慈善组织应完善慈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加强公信力建设并打造知名度,逐步动员社会个人筹资,扩展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媒体,微博为慈善组织提供不可或缺的宣传平台和传播媒介,搭建网络平台新模式,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以17家全国公募基金会官方微博作为研究样本,甄选11项指标构成慈善组织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慈善组织微博影响力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反馈因子具有较高载荷,对慈善组织微博影响力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互动因子和公开因子。进而通过对单一因子排名和综合因子排名的对比分析发现,慈善组织微博影响力除了与开博时间、内容、形式、公开程度、互动和反馈等相关,还与基金会的性质和宗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任鸿 《学会》2013,(12):5-11
作为一种新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非公募基金会的脆弱性渐渐暴露,如组织管理松散、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等等。随着慈善丑闻的揭露,非公募基金会问责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文章把研究视角凝聚在非公募基金会问责上,采用“应激-反应”性研究对发展过程中非公募基金会的问责进行探讨,试图完善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慈善     
在现代社会里,慈善越来越获得了大规模展开的机会,来自社会的资助达到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其间出现了慈善捐助、基金会或其它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公益项目与组织管理的运行等整个一套现代公益的运作程序。这一方面体现出了社会的爱心,另一方面则实质性地解决了帮助人的问题,在全社会的层面发挥着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使命陈述十大要素理论框架对长三角地区541家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制订水平不高,其要素数目普遍偏低,"观念"和"对公共事业的关心"是非营利基金会最关注的两个要素;从完整性看,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制订水平高于公募基金会;私募基金会对"顾客"、"产品或服务"、"技术"三个要素的关注程度显著地高于公募基金会;由于公募和私募基金会募款来源的不同,分别呈现出市场导向和观念导向的要素关注。非营利基金会领导者应充分利用使命陈述促进组织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5,(7):73-77
基于上市公司2009~2013年慈善捐赠数据,以企业设立慈善基金会、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慈善基金会任职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关联形式为自变量,验证其对企业慈善捐赠额的影响,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研究发现:企业的慈善捐赠出于税收优惠、声誉效应以及战略竞争优势效应的目的在弱化,而更多的是出于利益输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黎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42-43,46
鉴于当前慈善事业体制不完善以及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简述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构建壹基金慈善品牌,探讨了壹基金慈善品牌对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影响并列举出促进其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国环保协会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阐述了这一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背景、基本职能,它所关注的全球问题和在中国实施的项目及其影响.美国环保协会及其开展的具体工作对目前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基金会对高校科研的影响。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对高校科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研究项目的资助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经费上,数量可观,举足轻重。自1980年以来,基金会每年经费预算为10亿美元左右,其中全年经费的93%用于资助高校科研,占美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总额的30%。1985年,资助大学研究与开发的金额占联邦支持总额的15.2%强。各校,尤其是重点大学视其为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力争得到。2.学术上,影响重大。美国其他政府部门的资助在高校科研经费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甚至超过基金会,如国防部1985年占16.3%,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占49.2%,但其学术影响却远不如基金会。基金会所支持的一般属国家级水平科研项目,并具有较浓的学术性,项目申请需经过学术界专家同行的严格评审。高校研究项目若获得其资助,  相似文献   

17.
反贫困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是典型意义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但其重自由而轻平等的新自由主义反贫困机制却与西欧迥异。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时代劳工条件的改善、罗斯福新政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启动、到约翰逊伟大社会时代救济福利制度的建立,美国反贫困的主导理念一直是新自由主义,缘起于美国快速工业化时期,拉塞尔·塞奇基金会为代表的新型慈善基金会主导和推动的美国反贫困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型慈善基金会既是参与美国贫困治理的社会力量,又是以其专业性和中立性介入到美国反贫困政策制定的智库,是美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理念、制定过程和政策绩效评估的供给主体。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塞奇基金会参与并主导的美国反贫困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美国反贫困政策形成过程中的理念、作用和影响,阐释美国新自由主义反贫困模式的现代缘起和当代困境,以考察21世纪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博士后制度源于美国。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每年提供20个名额的科研津贴,以加强学校的科研工作,并使年轻人在研究中提高学术水平。该校所挑选的第一批研究人员中,就有四人当时已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成立。它从洛克菲勒基金会获得一笔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一批最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宋蕾放 《学会》2011,(11):3-9
作为一种制度性约束,无论在政策意义还是现实价值上,制度环境对慈善组织实际运作和未来发展的影响都非常特殊和值得关注,对慈善组织的制度环境进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和进步意义。本文从组织社会学中制度学派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由慈善组织外部制度环境造成的组织结构"趋同意义"现状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走出"趋同性"陷阱的路径,使慈善组织能够在符合制度环境约束的同时,拥有高效率的组织结构模式,从而达到组织在公平与效率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秦威 《学会》2011,(2):33-35
<正>根据政府民间组织的管理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陆的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在形式上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这些基金会是在民间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接受监督与管理的。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透露,至2009年底全国基金会总数已达1840多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达846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