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然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计划,引导学生预习,并关注预习的结果,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基于此,介绍了数学课堂预习的一些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使"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升值。但目前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不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预习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更有老师认为如果学生预习了,课堂精彩的"噱头"就难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预习,但处于放任自流状,既缺少方法上的引导,又缺少预习后的效果检  相似文献   

3.
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模式,把预习习惯培养基于课堂、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4.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精彩。那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的预先学习,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以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使他们的课堂学习不是零起点,预习为学生的学习插上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预习不能代替课堂上深入学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不能把检查预习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预习只能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做铺垫;预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理解并升华知识的主要过程。课外学习不应当成为学习的主阵地。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碰到问题本应在课堂内解决,教师却经常要求学生回家后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下课后讨论或不同的意见下课后再提等等。这样做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的功能。课后练习不能说没有什么用,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讨论,对学生进行有…  相似文献   

7.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接下来需要学的新知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细化预习指导,让学生储存探究潜能;优化课堂衔接,保障高位切入;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探究信心,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预习的核心是以预习引起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摸索,为进入课堂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预习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如何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呢?笔者就预习方案的设置和预习后课堂教学重心的改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预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不该被"冷落"的学习方式。但预习后,课堂上会出现"未教先知"现象,学生的认知起点更加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由此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已知与未知的无缝对接?笔者从  相似文献   

10.
<正>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西藏民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只有通过预习后的课堂学习,才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听懂,跟得上。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够自觉预习,把预习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地预习。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学生选择了老师布置才会去预习,有时候老师布置了,却未必去预习。更有学生不喜欢预习。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预习就谈  相似文献   

11.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精彩.那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起点,定位出课堂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预习质量,要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植入学生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3.
陶芸 《考试周刊》2014,(39):33-33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自学。预习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曲",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充分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降低课堂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预习中,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难点,可以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预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其中课前进行认真预习便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必定终生受益。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带着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入课堂,就能产生想学、想练的心理,从而会更加专注地听课,重点、难点也更能理解。在这种积极因素的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学生事先学习课文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预习至关重要,特别是阅读课堂,学生经过一定的预习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会比较到位,这能为教师的课堂引导奠定基础,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实现以学定教。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灵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从"创设预习情景,灵性提高自学能力""整合信息技术,灵性提高自学能力""引入协作预习,灵性提高自学能力""合理预习点评,灵性提高自学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过程。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通常有以下几项:第一,读懂课本。预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  相似文献   

18.
1预习的必要性 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预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预习是课前自学,实质就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与学习钻研,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基本感知,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从而有准备、有思路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得生动活泼、默契有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感知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预习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预习复习学习内容的一种手段。作业分为复习和预习两方面。预习作业一般是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布置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复习作业是较为传统形式上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自主学习。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作业布置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效率不高,如何培养完成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通过发现的问题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按时间顺序在学生做作业的各个阶段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