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古代的文章是古代社会现实的反映,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文化情况。如果对古代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知识”最后一节说:“古代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方面的情况,涉及面太广,不能一一介绍,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可参照注解或查工具书解决。”而这方面的问题,学生还是很难解决。本文只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礼仪,举例略作说  相似文献   

4.
华向娟 《学语文》2010,(3):15-15
《鸿门宴》涉及许多古文化知识,如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学生们对这些古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不能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古文化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5.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阅读量,目前中高考也有相当比例的文言文测试。在文言文学习中.单是掌握文言字词句方面的知识还不够,还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比如古代社会的礼仪习俗,典章制度等。这里列举部分古代地理名称,因为在历史变迁中,有些说法变了。如果不了解古代说法,就难以读懂古文含义。同学们参考积累。  相似文献   

7.
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如建筑、服饰、器物、用具等物质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分析建筑名称的内涵,主要以《红楼梦》中的建筑名称"稻香村"为例,从文化的物质、制度和心理三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并与维译本参照对比,双向领略中国古代丰富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学古诗文中有不少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是,新近出版的二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以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的供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用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都没有把古代文化常识列入讲授内容之中。1988年8月中南五省(区)师专合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也没有古代文化常识方面的内容。因此,师范院校的一些古代汉语教师也就没有讲授这方面的知识。诚然,古代汉语内容很多而学时又少,古代文化常识当然不可能讲得很多,但是,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试图从渗透文化常识的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古代诗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从古代姓氏文化、天文历法知识、汉代的婚姻习俗、古代节日文化等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注重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内容的提炼,而忽视企业习俗、礼仪的培育,以致于企业文化建设漂浮在空中,没有落地生根,因此更没有达到高层经营者预想的效果。我们认为企业习俗、礼仪的培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如果基础打不好,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楼就不会牢固。本文拟就培育企业习俗、礼仪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化常识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而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内容涉及古人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地理名胜、科举教育、宗法军事、法律宗教、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官室器用、音乐书法、文史典籍、目录辞书、语言文化等众多方面.高考命题时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但因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要依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的一个“文化常识”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一篇知识短文和若干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文献。这些文献,有的直接摘自中国古代史籍,也有的摘自国外的资料,其编选目的只是为了印证知识短文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13.
玉器,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论题。本文从玉器的历史渊源、玉器与中华礼制文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方面探讨了绵延7000年的玉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指出: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往往忽略过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培养人才的文化素质极为不利。本人在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大学语文多年,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加强文化常识(当然包括文学常识)的教学,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入理解课文,扩大文史知识面都很有好处。下面仅从文化常识中的数字伯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大学语文课,课时有限,在课堂上要讲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得有精细的考究和选择:-~方面它以课文为引发点,由此弓!伸开…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形象与礼仪修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务员的形象,是公务员思想品质、知识水平、能力作风、仪表风度、心理气质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重视公务员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公务员个人提高自身形象和素质的需要,更是政府乃至国家形象的需要。因此,公务员礼仪是公务员的规范化行为和外在形象。关注礼仪修养,塑造良好形象要做到以礼仪品质和礼仪文化作为修养的内容;把学习礼仪知识、反省自身欠缺与按照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吸收古代和西方礼仪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学习、实践礼仪修养过程中,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0):137-138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要依纲(考试大纲)靠本(课本),以教材为原点,以点带面,全面辐射,以《张衡传》为例,就复习了"人物传记、科举制度、官职任命、调动、官职称谓、纪年的常识"等内容,让学生把零散琐碎,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玉文化礼制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古代史学作品中多有反映,如果我们缺乏传统玉器文化的一些常识,要读懂这些作品会有一些困难。《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对其戏剧性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简洁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师生们都耳熟能详。其中,有三处涉及到玉文化礼制,是故事情节中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玉文化礼制一:…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中的苏州民俗描写包括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三个方面。其中反映的吴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有理性克制、重礼务实的处世原则;关注个体,珍视自我的人生态度;求知钻研,灵动聪慧的智者思维;淡雅清丽,简约古朴的审美情趣。文章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注重、对民俗保护观念的强调以及对古代小说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20.
谢静 《考试周刊》2013,(88):39-39
中国自古至今就是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文化在中国有代宗教的意义,无数文人墨客无不景仰。作者所在的教研组本学期增加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力图让学生走近历史,从常识这个角度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本次课从古代称谓习惯、各年龄段称呼、历法与纪时、学校与书院、科举等方面进行讲解,但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多不解.缺乏兴趣。只有从学生熟知的人和事入手讲解,学生才表露出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及技校生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缺失的原因.并从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