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考作文阅卷中,笔者时不时会听到有老师边阅卷边夸赞:你看这素材用的,那叫一个好!你看这个作文写得多好,多有深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素材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了呢?又是什么样的作文让阅卷老师感觉很有深度呢?高考作文要想有深度,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产生“高大上”的感觉,就一定要富有哲思,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名家名人的富有哲理的话语来论证。那么哲理类的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应该如何运用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思路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属主观题,其评分不同于客观题,阅卷老师的主观印象也是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因素之一。下面介绍几种取悦阅卷老师的办法,以供参考。一、一见钟情法拟一个漂亮的标题,巧用文章题记,写好文章开头,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一)拟出漂亮的标题高考作文往往要考查学生的拟题能力,尤其是话题作文。标题好就如人有一个好面容,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的感受。如:《还地球一张俊俏的脸》,就借助话题“脸”来命  相似文献   

3.
有两条理由,让我提起这个话题:其一,这几年高考盛行话题作文,既然是话题作文,就要有话好说,这个“话”就源于原始材料。然而绝大部分考生缺的正是充足的写作素材,那么,怎样才能使考生将有限的材料用活、用充分呢?其二,据《南方周末》透露,高考阅卷老师出于种种原因,一般只能做到90秒钟判一篇作文。由此推想,阅卷老师在匆匆浏览过程中,不大可能寻章摘句,细细辨认,只能大致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材料是否扣题,是否新鲜。简言之,一般情况是,高考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据此两点,我认为,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材料,…  相似文献   

4.
“材料新”可以是热门话题,也可以不是热门话题,它既包括材料内容的新颖,也包括组织材料形式的新颖。概括起来,可用四句话表示:别人没有我拥有,别人拥有我新颖,别人不敢我来写,别人保守我灵活。别人没有我拥有作文犹如打仗,谁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谁就掌握了制胜的关键。拥有别人作文中没有的材料,就会使阅卷老师为之一振,眼睛一亮。比如《“0”是什么》(2000年高考作文)一文中,运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令峙在《侯鲭录》中讲过:“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两句诗大约最容易引起考生的共鸣了。问题是什么样的作文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暗点头”呢?那就需要研究高考作文的特点。我觉得高考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写同一个题目,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那么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高考作文首先就要研究怎样避免和别人写得一样,怎样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来。阅卷老师最看中的是什么文章呢?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论全国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流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常有这样的提示语:“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于是经常有高中生问我:“究竟写记叙文好还是写议论文或散文好?”我的回答是:写你擅长的文体,你熟悉的文体,千万不要想出奇制胜。我的想法也是这几年转变的。以前我教学生时常对他们说:轮到作文题两题选一(就像1977年我们参加高考)时,你最好选用记叙文,因为写记叙文容易出新意,不落套路。你想,同样写教师,《论尊师》写出来,10篇文章倒有8篇是差不多的,但写《记我的老师》则可能各人写的大多不相同。阅卷老师当然喜欢读一点不同的东…  相似文献   

7.
江西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包括一幅漫画和一段文字材料,内容是关于环保,要求以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阅卷教师普遍反映这个题目出得不好,本人对今年江西高考作文试题也有一些看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而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因为好的开头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某高考阅卷权威人士就曾经说过:“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因此,考生一定要精心打造“凤头”,以悦其目,以折桂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掌握一些写好文章开头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向来有语文学科“半壁江山”之美誉,更有“得作文者得语文”一说,独享“天下第一题”的殊荣。虽然有些同学已经认识到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但无奈写来写去就是难以打动阅卷老师。可能有的同学对所得不高的作文分数还不服气,说考场写作时,都把自己感动了,有考场座位上的纸巾为证,怎么就感动不了老师?难道阅卷老师都是铁石心肠?  相似文献   

11.
<正>材料作文不仅是"会不会写"的问题,它还关涉到"会不会读"的问题。化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一下师生们的心声,那就是:材料作文,想说爱你,真的有点难!我有幸参加了2013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经过十多天的培训和阅卷,对材料作文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弄清高考作文的某些规则,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做好材料作文的训练,那么我想跟大家说:材料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那么难!在阅卷培训和实际阅卷过程中,阅卷专家组一直强调立意只要能"源于材料,自圆其说"即可,这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更多地强调作文评分应兼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题目一是无题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文规定“缺题目扣2分”,这样白白丢失两分多可惜!因此,考生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想好文题后再根据文题作文。如果万一来不及想好题目,交卷时匆忙写上挨边的一两个字都行。二是命题不切。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很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你命的题目来判定你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恰当、精致、优美的文题,将给阅卷老师一个最初的更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汪雷雷 《成才之路》2009,(32):22-23
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尤其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品味时尚”的生活。从阅卷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就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个警示:把学生关在题海里,不去好好关心社会与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由于1991年高考试题难度减低,考生成绩比去年有较大提高,语文学科也是如此。但使一些阅卷老师感到不解的是,今年高考作文是常见的供材料作文,两个作文试题都不难,何以作文高分不多,多数考生成绩不佳呢?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分大小作文。第35题要求考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试题举满月为例,对考生提出了五条明确具体的要求。按理说,描写自然景物属于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语文教学大纲》就要求初中二年级学生“写记叙文,有  相似文献   

15.
金功发 《教学月刊》2004,(10):13-14
阅卷回来,一个问题总萦绕在心:学生写了大量的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但高考作文水平、分数为什么总是上不去?想到这就不能不谈到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抽样统计,下面的问题是比较典型的。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认可”从何而来?这个“良好的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等到作文写完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为时已晚。高考是神圣的,也是残酷的。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对学生语文成绩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重视作文备考。在作文备考中,要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那么你的作文如何做到取悦于阅卷人,让评卷人“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区级小学作文研讨会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以“瘾”为话题的作文。经过一番启发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的爸爸烟瘾很大,每天都需两包多烟,我劝了多次,终于被我劝止了,我准备写这个题目:《我劝爸爸戒烟瘾》。老师说:“好的。”有的说,我的外公有酒瘾,他的血压已经很高了,外婆不让他喝,他就偷着喝,我准备用这个材料写:《外公的酒瘾实在大》。老师说:“这个材料也好。”有的说,我有买书的瘾,每个星期都想买几本书,不买,就非常难过,我想写这样一个题目:《我的买书瘾》。老师说:“很好。”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准备写这样一个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且“文体不限”。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笔者脑中就闪过这样一个疑问:今年高考作文能否写诗?  相似文献   

19.
《考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中谈到高考作文的两个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题考的是话题作文,不少人便误以为话题作文没有审题要求,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不走题。其实并不然,从阅卷的实践看,每年都有考生写的文章所谈的内容远在提供的话题之外,这些考生作文的文笔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且“文体不限”。当时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笔者脑中就闪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