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宇 《兰台世界》2016,(8):141-142
在众多少数民族图像中,云南的"滇夷图"独具一格、自成体例,与贵州的"苗蛮图"齐名并行,被誉为"云南各民族的古代生活实录"。本文介绍了"滇夷图"的由来、保存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它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0年第5期《读书》刊载了刘禾先生的文章《欧洲路灯光影以外的世界》,文中谈到,清政府曾将外国人称为“夷人”。英国人最初对“夷”字的翻译有stranger(陌生人)、foreigner(外国人)等译法,而到了1830年,传教士郭实腊开始将“夷”字译为 bardarian(野蛮人)。这一译法,“对鸦片战争的影响非同小可”,“因为‘野蛮人’的说法大大冒犯了刚刚暴发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面子”。从文章的内容揣测,刘先生似非研究历史之人,故本人亦不便对其各种史学观点妄加评论,只想就其中有关“夷”字及其含义谈…  相似文献   

3.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4.
四夷馆可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学校,四夷馆的设立是当时明代社会各种因素的产物,无论它的发展变迁还是各种制度制定都与明代政府有密切关联。本文主要从明代四夷馆创办及其背景出发,管窥明代四夷馆中的学生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一炮打响娱乐界时,中国的脱口秀节目也开始大步迈进媒介市场。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现代娱乐脱口秀从模仿到借鉴一直到走出自己的品牌道路.让人们重新给娱乐定位。在传统文化日渐缺失的背景下,湖南卫视大型公德礼仪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初开先河,把娱乐与传统文化以一种新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谢丹 《新闻爱好者》2011,(11):125-126
19世纪中期,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出于绝对的文化优越感,不仅是清政府,包括绝大部分士绅依然还是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蔑视这群来自“蛮夷”之邦的“红毛鬼子”。而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却开始通过译报了解西方这个陌生的世界.希望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作为后世戏剧源头的先秦时期的散乐和夷乐进行了全面讨论,指出:以往对散乐性质的解释不够确切,散乐应当是不入礼乐仪式、可以独立上演的表演形式;散乐包括优戏、女乐、乡人傩、新乐、杂技、角抵与说唱等;夷乐也是不入礼乐仪式的表演形态,夷乐表演中以羽毛为装饰与后世戏剧装扮的相似绝非偶然,夷乐中的踏歌与后来歌舞戏《踏谣娘》有密切关系;周代的礼乐均出自古代和当时的散乐或夷乐,礼乐在排斥和肢解散乐、夷乐的同时,也在利用和改造散乐、夷乐。  相似文献   

8.
胡乐凯 《兰台世界》2016,(15):81-83
魏源在军事上建树颇丰,其军事思想蔚为大观。除了在诠释经典中点明军事的重要地位,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强军之策,其中尤为称道的是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他还提出了包括制度建设,淘汰冗兵,兵民相助等一系列的强军方略,这些思想与现代的国防建设主题相契合,对当今的军事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夷馆教师聘用制度、学生招选制度、教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明四夷馆组织制度状况,对增强我国翻译事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历史来自秦汉,后数百年未曾间断。为便于两国交流而进行翻译工作的机构,却是自明始。明初建四夷馆以进行外文翻译和培养外文翻译的人才,一直延续至清朝。四夷馆培养了一批专注于译文的学生,促进了朝廷与外界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江胜清 《新闻爱好者》2008,(12):132-13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古老的封建帝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击下败下阵来,“天朝中心”、“华夏帝国”的美梦被击碎,一时间沦为任人宰割、备受蹂躏的迷途羔羊。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古老的农业经济——官僚政治的中华帝国,远非进行扩张的、推行国际贸易和炮舰政策的英帝国和其他帝国的对手。”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中国人不得不正视世界,确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政策,从而拉开了中国近现代留学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6,(9X):39-39
魏源是中国近代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家,以往学术界关于魏源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彭大成与韩秀珍同志的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书,却能在广取博览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囿陈见,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启示性与现实意义的新观点,为学术丛林增添了颇有价值的新成果。读罢全书,我认为该书有以下方面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出版参考》2006,(8):18-20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之时,清廷政府就推行过一些留学活动,以官费形式派员去欧美国家考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期望尽快培养出西学中用的实用型人才,延续清廷的封建统治,但组织留学的范围仅限于高官阶层。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之后,国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报纸"消亡论"、"寒冬论"甚嚣尘上,报社纷纷兴办网站以自卫图强。这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逻辑和模式,在实践中却往往误入"报网父子兵"的关系错乱怪圈。网站与报纸各有其道,这种拉郎配式的人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入官场的曾国藩恪守夷夏大防的思想,对夷务嗤之以鼻。60年代他积极主张师夷长技,率先筹建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同时在借师助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讲述了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文化来源;通过"王在世界之中"到"西方传教士入华"的历史演进,描绘中国与世界的主动与被动的接触,分析封建王朝在历史关口"关门大吉"式的应对,和后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体用"攻略;展现了由于对自身的错误认识和对世界的错误判断,中国被一步步拖入挨打、割地、赔款的可悲境地。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20.
中美留学交流活动兴起于1908年的美国政府庚子退款,通过长期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达到了顶峰。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批留美学生回国,为民国时期的科学研究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中美留学交流活动的兴起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后洋务运动的兴起,大批怀抱着救国宏志的爱国青年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期待"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美留学交流活动由此逐渐发展起来。187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