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金舟 《教育文汇》2007,(12):33-33
女孩说:“《三味书屋》里说鲁迅小时候常行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在《少年闰土》中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少爷’呢?‘少爷’表示家里很有钱呀!”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于故乡农民是颇有情分的,如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时可见。“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  相似文献   

5.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人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作品《故乡》,辑入小学语文第九册作讲读课文。阅读这课时,有位学生就文中“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一句质疑说:“这话是闰土来到城里之后对‘我’说的。闰土邀人到农村去,应该说你夏天到我们那里去,不应该说到我们这里来。对吗?”这位学生意识到语言视点的转换。他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12.
备课历程 八月初,在贵阳赛前培训会上,我“幸运”地抽中了《少年闰土》。之所以说“幸运”,原因有三:第一,我特别擅长教情感性强的课文,而鲁迅作品历来被中小学语文老师视为“拦路虎”;第二,《少年闰土》篇幅太长,难处理;第三,新教材触碰的人少,容易创新。《少年闰土》却是传统课文,创新难!可大局已定,我只能面对现实,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备课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要上一节市级公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本课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特殊时代背景很陌生,对课文大悲大痛的情感基调没有生活体验。像这样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数量不少,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狼牙山五壮士》、《少年闰土》、《狱中联欢》等,  相似文献   

14.
最近重读了鲁迅的作品《故乡》,虽是旧书重读,不禁心生很多感想。《故乡》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莫过于闰土了,“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知道天下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时隔二十年,“我”又回到故乡。渴望与儿时好友闰土重聚。可现在的闰土早巳不是当年那个充满朝气的少年,而是六个孩子的父亲,“脸上刻着许多皱纹,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一个劲地让自己的孩子给老爷磕头。“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少年闰土让人喜爱,可中年闰土的转变,让人不解,更让人心痛,当年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少年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5.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者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1960年箭鸣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8,(10):54-54
问:《少年闰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7课)用“项带银圈”描写闰土的外貌,这里为什么用“带”而不用“戴”?  相似文献   

17.
陆雯雯 《语文知识》2006,(12):24-2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仗义执言”解释为:“主持正义,说公道话。……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大视野     
语文大视野鲁迅造字鲁迅造的字,最有名的便是那个“猹”字了。在小说《故乡》中,闰土讲述过一种小动物偷吃西瓜的故事,关于这种小动物,章衣萍曾问过鲁迅,鲁迅说:“大约是‘獾’一类的东西。”(章衣萍《青年集》)鲁迅曾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道:“...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阅读教学中,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根据闰土的变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探究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关这一环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只是流于形式,浮于文字表面。比如,这种设计往往会引导学生注意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相比在身材、眼睛、衣着、手等外貌上的变化,会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说话时对“我”的称呼、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