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汉代刘向著《说苑》卷十一《善说篇》中,讲了一段春秋时楚康王的兄弟鄂君子皙的故事。有一天,鄂君子皙在江上泛舟游耍,一位越族姑娘抱着船桨给他唱了一支民歌。鄂君子皙听不懂越国方言,便找人翻译成楚语,这就是我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越人歌》,《古谣谚》作《越人拥楫歌》,《梁任公  相似文献   

2.
湖北应简称"鄂"还是"楚"?改名之争引激辩.湖北省是否应该简称"鄂",不仅涉及鄂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还涉及"鄂"的起源与迁徙,涉及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的"鄂"研究.商周时期,诸"鄂"有别.商代鄂国在南土,商纣王没有消灭鄂国."邘"非鄂国.周代有五个"鄂".晋国鄂侯是姬姓国之君,与商代鄂侯无关.  相似文献   

3.
1920年,江苏、湖北两省省长易人之际,在两省均出现了要求由本省人担任省长的"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围绕省长的人选问题,两省人士与督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成为引发两省废督运动的重要因素。"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出现的要求本省人担任省长浪潮的一个缩影,研究"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有助于加深对于这一浪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略论鄂豫解放区的地位与作用程少明关键词解放战争,鄂豫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鄂豫解放区地处鄂豫皖三省边界,巍峨的大别山群峰纵贯其中,在解放战争中它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鄂豫解放区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1947年8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相似文献   

5.
保和殿大学士傅文端公鄂尔泰,是雍乾时期一位有志有猷、有才有守、有重大贡献的满族著名股肱重臣。鄂在滇省与滇川、滇桂边境的改土归流和黔省开辟苗疆事业上,不遗余力,不负众望,作出了重大贡献。鄂在承办水利、屯田、钱法、主考、修书等事务中,功绩卓著。鄂功成名就,本应善始全终,但鄂的晚年却恰恰与此相反。鄂与老臣张廷玉互结朋党相争,朋党倾轧时有发生。这是鄂晚年骄矜自恃,违背朝纲国法所致。  相似文献   

6.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载:“鄂君子晰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插(?)芘,张翠[羽之]盖,而揄犀尾,班丽袿衽。会钟鼓之音毕,榜(?)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草滥予?昌桓泽予?昌州州湛。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晰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晰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  相似文献   

7.
廖磊作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新桂系的主要成员,在举国抗战的大潮中,毅然率部进驻大别山区,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他从政治动员、军事、组织及改组地方武装等方面着手,把豫皖鄂边区游击区建成为国民政府最为巩固的敌后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1929年3月,第一次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在湖北迅速彻底失败。论其自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众多的人认为桂系将领李明瑞阵前倒戈是其主要原因。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未言及其里。桂系在湖北迅速失败有其更深的历史背景,是桂系“鄂人治鄂”政策的直接后果。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 “鄂人治鄂”是桂系“鄂人治理鄂省”的政策,1927年11月,桂系西征讨伐唐生智获胜后,桂系主力部队进入湖北。这时,饱受它省军阀蹂躏的湖北人提出了“以鄂人治理鄂省”的要求;为了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桂系内部的鄂籍人,桂系头目李宗仁、白  相似文献   

9.
鄂国原是商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商代之鄂方在今河南沁阳.西周早期鄂被周王朝分封到江汉地区,周夷王时期楚国熊渠讨伐鄂国,封中子红为鄂王,又建立了楚国所辖的鄂国.周厉王派军队消灭了周所封的鄂国.春秋战国时期楚所建立的鄂国变成了楚国的封君鄂君.关于西周鄂国和楚封鄂国、鄂君的地望,学术界长期存在西鄂说和东鄂说之争,西鄂在今河南南阳东北,东鄂在今湖北鄂州.根据随州安居出土的鄂国王室墓地资料分析,西周早期到西周晚期的鄂国在今湖北随州,这是一个新的认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西鄂和东鄂二说.南阳夏响铺鄂国王室墓地的发掘表明,这个鄂国王室并未完全被消灭,却在西周晚期又迁徙到南阳东北,在此建都,直至春秋早期可能被楚所灭,因此西汉在南阳郡下设西鄂县,史称西鄂.楚熊渠所伐的鄂国即随州之鄂,所封之鄂国开始亦可能在随州附近,后来可能迫于周厉王和曾国的压力,迁至今湖北鄂州,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封鄂君封地也在鄂州,于是西汉在江夏郡设鄂县,史称东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3T语调理论为框架,以鄂方言区8名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借助Praat软件对其朗读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和标注,旨在考察鄂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调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学生语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调群划分不准确,朗读句子时缺乏节奏感,停顿过多;调核选择有偏误,容易忽视非词项调核即无标记调核;调型选择不准确,语调较为单一。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教师对不同方言区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语调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方言干扰,纠正语调偏误,并为英语语音语调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湖北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湖北外宣翻译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荆楚文化并未得到有效传播。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外宣翻译呈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对外宣误译实例进行溯因,提出湖北外宣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即一名合格的文化旅游翻译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和“名副其实”这两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异化与归化策略,并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完成湖北外宣翻译的根本任务,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传播荆楚文化。  相似文献   

12.
1939年11月,日本扶植的伪湖北省政府在武汉成立,这是日本统治湖北沦陷区乃至整个华中沦陷区的重要机构。在整个抗战时期,这一伪政权机构在组织形态和隶属关系上经历了若干变化,其内部也充满着权力纷争;在本质上,它始终是一个影子政府,是日本推行"以华治华"方针、对中国实行野蛮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抢救战区学校,保存湖北教育的基础,将湖北战区各类公私立中等学校合并,组建“湖北联中”,统一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各县。这是抗战时期湖北中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和战略调整,也是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本考察了这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分析了其历史成效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旅游业逐渐显现其脆弱性与敏感性,作为重灾区的湖北省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其目的一是探讨湖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二是通过构建“一心二带三区”的科学发展模式,为湖北省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期望对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十年来湖北的文化强省建设,从概念的提出、战略的制定,到全面推进"八大工程"、重点实施"五个一批",促进全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成绩,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的历史过程。湖北文化强省战略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同时也需要制定一套包括公民素质、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先进文化、文化品牌、传统文化、文化市场、文化人才等指标在内的"文化强省指标体系",以期全力推进湖北公益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湖北宜都方言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表可能的句式"得得V"。对"得得V"的研究不仅涉及"得得"和"V"本身而且还从"得得V"的对称否定式展开多角度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美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而言,此时的湖北教育已经滞后于其他许多省份.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任职的17年里,他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式学堂,大力提倡留学教育,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湖北教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成为中国之教育强省.此文旨在探讨张之洞的兴学对晚清湖北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种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灯戏是当地民间较早产生的戏曲剧种,根据有关资料和老艺人们的回忆,鄂西南灯戏是在改土归流后从原来的川东南地区传入的。鄂西南灯戏孕育在民间,生长在民间,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鄂西南灯戏原始古朴,在声腔、行当、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都很简单,很有地方特色;其艺术表演特色主要表现在群众性、娱乐性、灵活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试析当前湖北劳动力素质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湖北经济增长率结束了长时期的下降而开始出现回升,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全省劳动力就业形势构成了较大影响。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