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苍溪,2002年人均GDP仅有248美元.多年来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吃饭靠财政拨款和教育附加,运转靠勤工俭学和后勤创收,发展靠集资办学.税费改革后,教育包袱愈益沉重.……  相似文献   

2.
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苍溪,2002年人均GDP仅有248美元。多年来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吃饭靠财政拨款和教育附加,运转靠勤工俭学和后勤创收,发展靠集资办学。税费改革后,教育包袱愈益沉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家庭教育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行改革开改政策,我国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据1991年的统计,我国用于教育的经费总额达731.50元,各种经费来源所占比例分别为: 国家财政拨款62.87% 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10.27% 社会集资群众捐资8.59% 学校自创收入5.09% 学杂费4.42% 其它收入8.76% 可以看出这种经费来源的特点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学生交纳的学杂费,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社会集资捐资、建立各种教育基金等,多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我国大陆地区2001-2010年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投入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且是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收入来源的主体;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数额与当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接近;在支出方面,近两年基本建设支出比例大增,近三年公用经费增长趋势明显.建议:结合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继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对普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合理规划特殊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提高中部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台湾教育经费依“宪法”第164条规定,“中央”不少于15%,省市不低于25%,县市不低于35%。各级政府教育经费的使用,“中央”以大学及研究所为主;省办高中、高职,县市办国民教育,乡镇也有支出若干教育经费者。“政府经费”,因各地财政情况及教育负担不同而有差距。公私立学校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差距亦较大。公立学校经费都由主管政府机关造册预算,按期拨付;而私立学校的经费,则须私人自筹。台湾的私立学校,很少有固定奖金资金,绝大部分靠学生的学杂费收入,一小部分靠私人捐助与政府补助。高级职业学校经费来源,公立高职  相似文献   

6.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教育经费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给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经费来源部分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筹集变为更多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相应发生了改变,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减少。面对这种冲击,应树立公共财政观念,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国家为主体,地方、学校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取消农业税给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经费来源部分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筹集变为更多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相应发生了改变,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减少。面对这种冲击,应树立公共财政观念,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国家为主体,地方、学校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是国家公共财政向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基本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经费保障措施明确指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82个地级市2007—2016年“市辖区-县域内”两部门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检验了中央政府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关规定的政策表述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努力度的总体影响及其空间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在“4%”表述明确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里,地方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和GDP的比例、教育经费增长率、生均教育经费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教育支出在公共财政经费中的占比以及教育经费的环比增长方面,县域内的增长显著低于市辖区;在GDP占比和生均支出等指标上,县域内的增长显著高于市辖区。本研究对“后4%”时代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经费的稳定来源。  相似文献   

11.
喻均林  丁水平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103-107
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产生了巨额的办学经费缺口,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与支出现状,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额中的比重明显偏低,其中政府投入是高职教育办学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投入并不积极,而高职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基建投资所占比重非常少,甚至还呈下降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收支现状以及扩招导致办学经费的短缺,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短缺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1995年的《教育法》规定: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4%,而实际情况是1999年、2000年、200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79%、2.87%、3.19%,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左右。我国教育投入不但远远少于发达国家,而且少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很多地方是“零预算”,在一些农村学校,电灯要省着点,粉笔要掰着用。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意味着基层政府收入的减少,教育附加费和集资的取…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事业特别是普通教育究竟由谁来办?这个问题虽然由于《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已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口号已被响亮地提了出来,但是具体实行起来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剖析.一、迫切性.要办好教育,首先要解决好教育的经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旧的体制和大锅饭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尽管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同期国家财政增长,但仍不能适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以及教育收费,如何在有限的教育资金现状面前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益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办学效益。组建一校两址或一校三址的集团性学校,发挥名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创特色、创名牌,努力实现办好三所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牌学校。易地改建区教育学院。二,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可供区级支配的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财政经常性支出同步增张,均经费和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今年再增拨1500万元教育经费,全年后5个月全市出台改善教职工待遇而增加的人员经费由区  相似文献   

16.
一、高教投资现状目前我省高教经费主要是依靠省级财政拨款,基本上由国家包起来。以1992年为例,财政拨款为35191万元(含教育经常费、基建投资和追加各种专款)。而学校预算外纯收入仅为1815万元,只占财政拨款数的5.2%。由于高教经费是靠国家包起来的,而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高校经费管理、使用概况 目前高等学校实行经费包干制,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计成本,只有收支余超,无经济责任,无亏损之忧。在资金的使用上,只采用简单的“分块”切割办法,先切成两大块: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然后再将公用经费分块切割,将指标下拨到各科室单位,同时下放报销审批权。只要支出数不超过下达的指标限额,就万事大吉。当然,采取这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教,规范教育经费管理顺义县人民政府《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人,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在第五十五条中,还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要做到...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由于其涉及面广、年限较长、影响深远而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则是基础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研究跨世纪基础教育投入的趋势和走向,提高基础教育投入的效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助学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上的原则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