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基础教育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撑与发展,就没有中国教育这座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教育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撑与发展,就没有中国教育这座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仍然很突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对策,以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路向的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办学体制问题、生源流失问题、"三教统筹"问题等。长期以来,就农村教育发展路向而言,有农村教育乡土化和农村教育城市化两种取向,其实这两种取向各有自身的发展困境,均是两种极端的单向度教育思维。这两种农村教育取向的价值之争,实际上是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看法不同。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是某个单独路向,而是要将其置身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路向,随着现代化的完成,农村教育的问题自然就会"消解"于现代化大潮中。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之间教育事业"二元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对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基础教育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新模式,就无法产生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没有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就找不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建构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依托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城市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传递和盘活中心城市优质师资资源,放大优质师资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师范院校、重点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有机衔接,创建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双赢合作模式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示范实验区,在更加开放、广阔的时空中培养和培训教师,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解决现实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性的地位和作用,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决定未来世纪中国国民素质的状况。然而,占基础教育比重百分之七十的农村基础教育,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中反映出的辍学问题、乱收费问题、经费短缺问题等等,不仅没有得到根治,而且继续繁衍。由此,基础教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中国未来的种子。我国共有中小学生2.08亿,其中城市学生为0.33亿,农村学生为1.75亿,可以说,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农村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获得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在全国85%的人口地区普及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历史安排下,农村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以城乡二元教育财政为代表的城乡二元教育发展体制,使农村教育资源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而以城市为导向的一元教育体系让农村学生进一步陷入困境。以城市主流文化为导向的城乡统一教育内容,以及以城市学生为参照的考查标准,更给农村学生设置了教育障碍。在“二元”的压制与“一元”的排挤之下,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落后也就成为一种人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简明导读     
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中国全面的小康。200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农村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今年的“两会”,“三农”问题及农村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本届政府统筹发展、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在“三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上的一系列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发展被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功能需要拓展:一是挖掘基础教育自身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的问题;二是在基础教育自身功能之外延展挖掘和探索的问题,进而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教育走什么路,一直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课题。为了探索适合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新模式,我市早在90年代初期,开始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分流教育实验。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但更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缩小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将成为重庆跨越式发展和新的振兴的最重要的任务。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领域,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加入WTO之后,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将以新的形式得到强化,这必然给重庆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观念,明确村级完全小学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在我国,80%以上的农村适龄儿童要在村级完全小学接受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村级完全小学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中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级学校。但与此重要地位不相吻合的是,从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上看,村级完全小学学生不仅远远低于城市小学学生,也低于乡镇中心小学学生;从教育研究上看,村级完全小学几乎成了教育研究的真空地段,针对这一级学校开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数量奇缺,质量更是无从谈起。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已引起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困境(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效益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农村教育处于落后和低效状态。导致这一境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没有把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究其原因,其一,当地政府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教育性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教育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潜在的、非显性的,所以,农村基础教育经常被搁置于经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和举措反差极大.对"义务教育不义务,基础教育不基础"的批评,以及一些农村重新出现私塾,流动人口子弟入学无门等现象,都说明了农村教育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朱红 《中国德育》2005,(4):63-65
一、调童的缘起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广大农业人口的素质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严峻课题。在对黑龙江省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情况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还是一个盲点。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关注农村教育时很难将农村的家庭教育纳人视野,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在城市和农村的不均衡发展。而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许多难点.例如“普九”、“控辍”等都与农村家庭中家长的素质和教育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顺利发展的条件与前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合乎要求的校舍、场地、设施和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教育的普及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同样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面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结合“十一五规划”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和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处于首要地位。虽然近些年来。在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落后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在实施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尴尬与困境。我们必须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悦洲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3-16,54
城市重心地位及长期存在的“城乡分立,一国两策”,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农村贫困与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农民普遍对农村基础教育缺乏需求动力;农村基础教育目标不明,教育模式、培养方式等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