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合理的简化假设下,用logistic模型预测出山东省职工未来的年平均工资.继而由某企业2009年各年龄段月平均工资结合全省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估算出未来该企业各个年龄段的月平均工资.根据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我们分别建立了刚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模型、退休若干年后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模型,分析出不同缴费情况下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与缺口情况,最后提出了既达到目标替代率又收支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讨论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建立动态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职工年平均工资,利用某企业的工资分布数据测算职工缴费指数,进而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得到6种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公式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和基金的收支平衡点,并为达到目标替代率和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提出了4种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职工工资的增长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并不是无限增长的,它受工资容量K的阻滞作用,增长曲线呈现“S”形的趋势。考虑到阻滞作用的影响,结合题目所给数据,利用MathCAD的lgsfit回归分析函数,给出了某省职工的年平均工资额y(t)与时间序列t的Logistic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从2011年至2035年的某省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参考养老金的计算办法和替代率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某企业职工从30岁、40岁开始交纳养老金,一直到退休(55岁,60岁,65岁)时的替代率和养老金的缺口。最后,根据以上讨论,建议采用多种渠道增加养老基金,可以采用“个人缴一点,国家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掏一点”的养老基金筹措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金出现巨额“空账”的现状,通过利用养老金的缺口和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求得从30、40岁开始缴费到不同年龄退休时共6种情况下养老金收支状态以及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解决我国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分别为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管理和推迟职工退休年龄.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倘若投资不合理,损失的将是人民的利益.故建议采用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方法,从而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出现巨额“空账”问题,保证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际数据,作出1975年到2010年工资增长趋势图,合理预测出山东省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情况的数学模型(Logistic模型).同时,通过合理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建立养老金收支模型,推测出不同条件下的养老金缺口情况及收支平衡最优年龄.另外,通过调整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社会统筹基金账户缴费比例、个人账户利率等参数,动态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养老金收支情况,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确立,基本养老保险中的替代率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提出并建立了测算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模型和方法,并运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测算,最后由测算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中由于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的不同,直接导致女性职工退休后替代率低于男性职工替代率;二、保险替代率随着工资增长率的增加将随之下降,且收入越高者,其退休后的替代率越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先高替代率低保障的养老保险,必将为低替代率高保障的养老保险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职工工资的预测,养老金替代率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进一步考虑了养老金缺口情况和职工缴存与领取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的具体年龄。同时,对模型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有关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建立模型T(养老金)=t1(基础养老金)+t2(个人账户养老金),算出在岗期间总缴养老金,再算出从退休领到假设年龄的退休工资,找出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兼顾目标替代率,建立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方程.达到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9.
利用某省的工资,算出了各种缴费年限的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并结合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既要达到目标替代率,又要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传统混凝土两相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再生骨料中老旧砂浆含量的影响,分析水泥砂浆的体积与新天然骨料体积分数、再生骨料体积分数和再生骨料替代率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三相复合材料模型。开展了不同龄期下不同骨料替代率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所建立的各个复合材料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议了最适合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的复合材料模型,给出了随龄期变化时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1978~2012年期间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其研究的结论及政策建议是: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发展农村金融业和多样化的农村金融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且会使农村金融业得以快速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利用 Eviews7.0软件,采用 ADF 单位根检验、 Johansen 协整检验、 Granger 因果检验的方法,验证了1990年至2011年以来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单一、业务范围窄、资金外流严重、贷款难、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担保方式、建立信用体系平台,等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扶贫的重点是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因此实证测度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减贫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机构和人员的地理渗透性、金融产品的可接触性、使用效用性和成本可负担性等4个维度,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hakravarty&Pal包容性金融指数法,测度了包容性金融敏感度参数r在不同取值情况下,2004—2014年期间的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在包容性金融减贫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包容性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减贫效应,需要从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地理渗透性、提升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民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产品的使用效应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安徽省农村金融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涵义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指标,从农村规模、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采用VE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并不突出。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安徽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是经济发展状况仍然不佳,各城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从农村金融主体、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几个方面来优化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金融市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承担着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纽带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诸如思想观念陈旧、增资扩股不规范、"两虚"现象严重、多元目标矛盾冲突、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缺乏软实力建设,等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该从转变思想观念、增资扩股规范化、完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选择适合信用社发展的目标模式、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在此大背景下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重要性,以及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村教育发展优势。提出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战略。各级领导要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增加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培育。  相似文献   

18.
黄淮四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但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黄淮四市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的方法之一。文章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主要模式分析入手,结合黄淮四市的现状提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遇到的问题,在借鉴农业出口大国荷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淮四市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而工资性收入差距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分析河南省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从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改变农村居民生活观念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河南省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6—2015年内贸流通效率展开实证分析,并运用多种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及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流通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内贸流通效率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效率水平各异,分布极不均衡。流通效率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不断攀升,相对差异则保持轻微波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为促进河南省内贸流通效率协调稳步提升,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商品流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并优化商品流通信息资源,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