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掌握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85例患者进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85例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7.1%,其中单纯Uu阳性率35.2%,单纯Mh阳性1.3%,Uu+Mh混合感染10.6%。男性感染率为29.3%,女性感染率为62.6%,女性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12种检测药物中,Uu对美满霉素最敏感,而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临床治疗可首选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及感染状况的调查,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与非政府组织(岭南伙伴健康支持中心)合作,在广州市越秀区动员征集852名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852名调查对象中,53.9%为20~29岁的青壮年;96.6%知晓艾滋病两种以上传播途径;而近3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25.4%;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者为6.0%,其中仅56.9%的人到综合医院或性病门诊就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为3.99%,梅毒感染率为3.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该人群HIV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芒市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932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从932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636例,阳性率为68.2%(636/932),其中解脲脲原体单项感染447例,阳性率48.0%(447/932),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8例,阳性率0.9%(8/932),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82例,阳性率19.5%(182/932)。结论:当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且以解脲脲原体为主,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推荐使用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出国人员健康体检,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对两类不同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监测,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方法:对孝感市3年共1963名出国人员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非传染性疾病与指标异常总检出率达14.92%,公务人员高于劳务人员,男性高于女性;传染性疾病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劳务人员高于公务人员。结论:非传染性疾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务人员是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劳务人员是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的任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了解莆田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技术对34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同时用基因序列测定检证HybrMax技术的可靠性;对LCT结果为HSIL及以上细胞学异常的患者161例在阴道镜下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表明,莆田地区女性患者感染HPV阳性率为40.6%,且HPV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宫颈病变各组之间高危HPV感染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16.040,P=0.003<0.01),且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分布特征,为针对各类求询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全市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及艾滋病病毒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泰州1市各级VCT门诊的求询者共4174人,HIV感染率为0.29%(12/4135)。求询者以18—49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检测比例为1.73:1,男性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求询者类型主要以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史者为主,有男男性行为史求询者的HIV感染率最高。结论泰州市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高龄化HIV感染人群有增多化趋势;应进一步合理利用咨询点资源,将VCT服务与重点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结合起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本地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试剂盒直接对512份样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结果:512份标本,阳性432例,阳性率84.4%,其中UU阳性率36.3%(157/432)、NH阳性率5.1%(22/432)、UU+MH阳性率58.6%(253/432);药敏试验中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强力霉素(87%)、美满霉素(83.3%)、交沙霉素(67.1%)、加替沙星(61.6%);耐药率较高的是:红霉素(50.7%)、克林霉素(56.7%)、罗红霉素(47.9%)、甲砜霉素(42.4%)、司帕沙星(41.9%)。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玉林师专1985-1998年新生10358人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我校新一HBSAg总阳性率15.66%,男女生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和11.7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来自城镇的学生阳性率13.32%,农村16.57%,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说明了HBSAg阳性率随地区、性别2、人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揭示了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提出对高校学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 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 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 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试剂盒对33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以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66株解脲支原体(UU)阳性和0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培养结果为: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27%,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3.6%.结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足部真菌的带菌状况,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病原学研究及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62名自愿受检大学生用棉签对其足部进行涂擦,然后将标本直接镜检,同进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262份标本中,共分离出397株真菌,阳性率为74.04%,其中男生为71.8%,女生为77.4%,男、女生真菌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分到的菌株中,皮肤癣菌113株,占28.4%(113/397);酵母属114株,占28.7%(114/397);其他未能分类多细胞真菌23株,占5.8%(23/397)。多细胞真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分别为35.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6904,P〈0.01)。大学生群体中,足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为11.1%。结论:大学生足部真菌的携带率较高,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多细胞真菌、酵母菌的携带率在人群中的整体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酵母菌在女生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粪检血吸虫阳性91人(A组)和粪检血吸虫阴性223人(B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人群经吡喹酮治疗后10d,将观察对象同时暴露在水稻栽插期,栽插期结束后30d用粪检查病,观察两组感染率是否有差异,以此推断特异性免疫力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影响。结果:A组感染率(再感染率)为38.46%(35/91),其中6—14岁儿童感染率(再感染率)为10.53%(2/19),15~60岁人群感染率(再感染率)为45.83%(33/72)。B组的感染率为29.60%(66/223),其中6~14岁儿童感染率为20.27%(15/74),15~60岁人群感染率为34.23%(51/149)。结论: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较弱,对降低人群再感染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4年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SICU病房共检出临床感染病原菌8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1株,占15.7%,革兰阴性菌752株,占84.2%。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痰、尿、血液、胆汁等,以痰标本多见。在检出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2009年22.1%,2010年30.9%,2011年47.5%,2012年54.3%。从药敏结果看,SICU病房中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未发现对碳青霉烯酶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医院SICU病房中的感染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区域性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某省级医院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较其他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008年至2012年上呼吸道感染率由2.28%降至1.06%,下呼吸道感染率由2.85%降至1.82%,泌尿道感染率由1.48%降至0.53%;手术部位感染由0.34%上升至1.06%(P〈0.01)。抗生素使用率由44.60%降至22.31%(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由80.23%上升至88.10%(P〈0.01);二联及三联用药构成比显著下降(P〈0.05)。细菌培养率由7.67%上升至60.91%(P〈0.01)。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祥云县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祥云县2004年至2011年报告的祥云籍HIV/AIDS疫情资料。结果:2004年至2011年祥云县共报告祥云籍HIV/AIDS389例,年平均报告率10.6。1/10万,死亡58例;其发病率的分布特征为:2004年至2007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至2010年趋于平缓;县城高于坝区,坝区高于山区;男性(14.62/10万,年均)大于女性(6.89/10万,年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6.82,P〈0.05),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比例为2.27:1;以20~40~为主,占79.69%;以农民(293例)为主,占82-4%;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占97.13%;以非婚性接触和静脉吸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76%、38.56%。结论:祥云县艾滋病疫情经过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控制项目后,疫情已得到初步遏制。由于HIV/AIDS疫情的复杂性,感染途径的多样性,必须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重点应对农民、待业青年开展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咨询检测网络,提高艾滋病的发现,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