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颖师弹琴>是唐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至宋代却产生了对颖师弹奏乐器的争论,遂有"听琴"说与"听琵琶"说的论战.这一历史公案的争论来源于对欧阳修"自是听琵琶诗"这一评语的理解,欧氏的这一评语实际上并不是指颖师所弹乐器非琴,其背后反映的是其主和平淡泊、"崇雅斥郑"的古琴音乐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樊川集>中<题乌江亭>、<赤壁>、<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题桃花夫人庙>四首咏史诗为例,探讨杜牧诗歌为人所称道的"翻案"之不足,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唐代"以喻写乐"的优秀诗作,它们分别运用以形喻乐、以声喻乐和以典喻乐三种表现手法,取得了公认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福建三唱>是杨骚写于1936年的诗,以地理入诗来抒发对故乡、祖国的情感.而地理入诗的方式在中国诗篇中往往传达出浓郁的爱与人生漂泊的经验.本文将从<福建三唱>入手,分析古代、现代和当代经典诗歌中地理入诗的文化因素以及历史语境,阐释诗歌中地理描写的特殊意味.  相似文献   

6.
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主要环节如下: 1.教师读<才华横溢的老师>,引出文题<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2.教师逐步列出四个步骤:审清题、知要求、选好材、列提纲,然后详细指导,井指出作文前要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诗歌鉴赏早已有之.但今天所见到诗歌鉴赏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鉴赏文,应是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离骚>的鉴赏.司马迁对<离骚>这篇作品的鉴赏,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其次交待社会背景;再次解释作品题义;复次探索作者心理;再有分析作品内容;然后总结艺术特色;最后揭示作者与作品之关系、对作者和作品给予高度称赞.司马迁对<离骚>的鉴赏为后人鉴赏诗歌开辟了一条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钢琴成为学龄前儿童首选乐器的原因有许多。一是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本身就具有其他乐器无可替代的音乐表现力。二是钢琴是全部乐器中最能让儿童用舒适的坐姿来坐着弹奏的乐器。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练习钢琴,可以开发右半大脑并且提高儿童智力,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在弹琴过程中让手、眼、耳、脑、脚等各种器官协调使用,更有利于以后儿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都是着眼于让幼儿记忆,一味地让幼儿枯燥地先听、后记、再背.我在诗歌<家>的教学中摒弃了那套做法,将重点放在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来感受诗歌.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诗歌"题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从此以后,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增设诗歌阅读专项要求以后,诗歌题由知识型客观题向能力型主观题不断发展变化--考查知识,品味语言,欣赏意象,评价情志,鉴别风格……取材广度慢慢扩大,命题深度层层推进,测试难度节节攀升,审美特色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一、2015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整体情况由上表可归纳出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1.题量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题量2-4题,分值6-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只有上海卷一如既往地命制了二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北京卷出人意料地命制了4道  相似文献   

12.
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是诗歌学习的新途径. 一、内容鉴赏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1)写景抒情.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相似文献   

13.
六朝诗歌新变溢出了传统儒家的诗歌观念,这给刘勰总结诗歌发展历史并确立文体规范带来了论述上的困难.为此,刘勰调整了<明诗>篇的行文顺序.即先"释名以章义",后"原始以表末".他通过提出诗歌发生意义上的"自然"说,弥合儒家诗歌观念与六朝时期新的诗歌观念之间的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文心雕龙>在<序志>篇中规定了文体论诸篇的行文顺序,然而<明诗>篇作为<文心雕龙>文体论诸篇之首,却在行文顺序上独与其他各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听了一堂数学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拓展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了如下一道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并从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方面之一:译者的不同翻译策略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诗歌<题帕三绝句>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得出结论:译者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在翻译过程中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使两译本彰显了译者不同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与难点,综观多年的诗歌鉴赏题得分情况,得分率普遍偏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考生读不懂诗歌,无从下笔。如何提高考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鉴赏诗歌,读懂诗题对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正所谓"万诗题入手,抓题作文章"。那么,诗题具有什么作用呢?应当怎样读懂诗题呢?一、诗题的作用(一)诗题显示结构类别古代诗歌内容,可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等。诗题往往能显示诗歌的结构类别,鉴  相似文献   

17.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人教版课标本<语文>九年级上册)是一首清新灵动的诗.整首诗都是春雨对"孩子们"的喃喃细语,语调活泼欢快,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富有童趣.我想:孩子们正是处于诗一样的年龄,这样意象浅易明白的诗歌正好为学生了解诗歌、热爱诗歌、学写诗歌,打开一扇清新的窗户.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诗一样的课堂,让他们在忘情地听、动情地读、用心地说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鉴于此,我这样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说到回文诗,同学们一定有所耳闻,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如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相似文献   

19.
<正>古代诗歌鉴赏题是每年高考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诗歌内容艰深,考生不太好懂的原因;还可能有命题难度较大,考生无法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的原因,除此之外,我想还可能跟同学在平时复习时,在诗歌鉴赏能力点考查方面还没有成功建模有关。这里笔者结合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就答题的规范和模式做一些解题指导。古诗鉴赏题常见的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A3):29-30
<正>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体现学生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诗歌阅读鉴赏题,直接考查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作为阅读题中最高层次的测试,学生不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鉴赏技巧,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下面笔者就语文高考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